-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11
-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作合同约定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并且投资已经回收完毕的,合作企业期限届满不再延长。但是,外国合作者增加投资的,经合作各方协商同意,可以向审查批准机关申请延长合作期限。 ( )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将国有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 B.收购非国有单位的资产
- C.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
- D.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抵债
- A.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3家
- B.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
- C.投标人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采购人不能支付
- D.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汇票可以背书转让,支票不可背书转让
- B.汇票有即期汇票与远期汇票之分,支票则均为见票即付
- C.汇票的票据权利时效为2年,支票的票据权利时效则为6个月
- D.汇票上的收款人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支票则不能授权补记
- A.保管合同
- B.运输合同
- C.行纪合同
- D.加工承揽合同
- A.汇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
- B.本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付款地
- C.支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
- D.支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
- A.汇票被拒绝承兑
- B.支票被拒绝付款
- C.汇票付款人死亡
- D.本票付款人被宣告破产
- A.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 B.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2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 C.公司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 D.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 A.甲上市公司的董事乙离职后第4个月,转让其所持甲公司的股票
- B.因包销购人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丙上市公司6%股份的丁证券公司,第3个月转让其所持丙公司的股票
- C.戊上市公司的收购人,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第8个月,转让其所购股票的三分之一
- D.庚上市公司持股8%的股东,将其持有的庚公司股票在买人后4个月内卖出
- A.通过和解协议
- B.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 C.通过债务人财产的管理方案
- D.通过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
- A.破产企业的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
- B.破产企业的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且未依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获得批准
- C.破产企业的重整计划草案已通过未获得批准的
- D.破产企业的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但通过批准
- A.甲公司的股东按照投资比例分配利润和分担亏损,而乙公司的股东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分配利润和分担亏损
- B.甲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而乙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董事会
- C.甲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万元,而乙公司的注册资本可以低于人民币3万元
- D.甲公司股东的出资必须在公司成立时一次缴足,而乙公司股东的出资可以分期缴付
- A.减少注册资本
- B.合营一方向他方转让部分出资额
- C.延长合营期限
- D.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经营所需的重要机器设备
- A.1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达到8个
- B.并购导致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
- C.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人民币
- D.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5%
- A.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
- B.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之间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
- C.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
- D.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
- A.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
- B.参与选择承办有限合伙企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 C.依法为本企业提供担保
- D.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 A.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 B.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 C.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 D.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 A.作为有限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
- B.有限合伙人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 C.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D.作为有限合伙人的自然人在有限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 A.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 B.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 C.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 A.超越代理权进行代理
- B.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 C.没有代理权而进行代理
- D.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
- A.1000万美元
- B.1400万美元
- C.1750万美元
- D.2100万美元
- A.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 B.2000元以下
- C.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 D.5000元以下
- A.45日
- B.30日
- C.15日
- D.10日
- A.文义证券
- B.金钱证券
- C.要式证券
- D.无因证券
- A.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3个月内
- B.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内
- C.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
- D.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2年内
- A.1年内
- B.2年内
- C.6个月
- D.3个月
- A.内部控制与业务管理
- B.内部控制与混和操作
- C.保护基金与内部控制
- D.内部控制与业务隔离
- A.20日
- B.10日
- C.30日
- D.90日
- A.全部股东表决权5%P以上
- B.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
- C.全部股东表决权20%以上
- D.全部股东表决权30%以上
- A.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 B.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后,由管理人执行
- C.附条件、附期限的债权和诉讼、仲裁未决的债权,债权人不可以申报
- D.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
- A.逃避追缴欠税款罪
- B.抗税罪
- C.偷税罪
- D.骗取出口退税罪
- A.居间行为
- B.行纪行为
- C.代人保管物品的行为
- D.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揽保行为
- A.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3个月
- B.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 C.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1年
- D.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 A.5年
- B.10年
- C.15年
- D.20年
- A.合营各方的出资证明书
- B.季度会计报表
- C.年度会计报表
- D.企业清算的会计报表
- A.10日
- B.3日
- C.5日
- D.7日
- A.驳回破产申请的裁定
- B.破产宣告的裁定
- C.撤销债权人会议决议的裁定
- D.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
- A.代理人
- B.近亲属
- C.其他董事
- D.监事
- A.债权人
- B.股东
- C.董事
- D.会计人员
- A.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
- B.改变合伙企业名称
- C.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 D.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
- A.3200
- B.2000
- C.1200
- D.1000
- A.裁决书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
- B.裁决书作出之日起1年内
- C.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
- D.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年内
- A.3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2年
- A.15日,30日
- B.30日,60日
- C.60日,90日
- D.30日,4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