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国家机关
- B.企业
- C.个人
- D.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
- A.对外投资
- B.出租
- C.出借
- D.担保
- A.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
- B.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 C.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
- D.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 A.票据行为不成立而为的抗辩
- B.依票据记载不能提出请求而为的抗辩
- C.票据载明的权利已消灭或已失效而为的抗辩
- D.票据权利的保全手续欠缺而为的抗辩
- A.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
- B.要约人以明示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 C.要约的内容明确具体,且只向一个特定受要约人发出的
- D.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且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的
- A.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
- B.持有公司2%股份的股东
- C.持有公司5%股份的股东
- D.持有公司3%股份的股东
- A.债务人
- B.中介机构
- C.债权人
- D.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
- A.通过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 B.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或者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
- C.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
- D.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
- A.增加注册资本
- B.聘任企业总经理
- C.外国合营者以机器设备或其他物料、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作为出资
- D.因特殊情况投资者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比例和期限同步缴付认缴的出资额
- A.建筑物
- B.工业产权
- C.机器设备
- D.其他物料
- A.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 B.一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累计超过 10个
- C.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
- D.并购导致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
- A.国家机关
- B.外商独资企业
- C.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
- D.国家授权投资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
- A.国有独资公司
- B.国有企业
- C.社会团体
- D.上市公司
- A.“普通合伙”
- B.“特殊普通合伙”
- C.“有限公司”
- D.“有限责任公司”
- A.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 B.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 C.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 D.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 A.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 B.通知、公告债权人
- C.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
- D.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 A.公司被责令改正
- B.吊销该公司法人营业执照
- C.直接责任人员被处以1万元以上l0万元以下的罚款
- D.被追究刑事责任
- A.弥补公司亏损
- B.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 C.转增公司资本
- D.分配利润
- A.荣誉称号
- B.外观设计
- C.嘉奖表彰
- D.实用新型
- A.公开招标方式
- B.邀请招标方式
- C.竞争性谈判方式
- D.单一来源方式
- A.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 B.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
- C.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能够独立地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 D.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
- A.3 000万元
- B.5 000万元
- C.6 000万元
- D.1亿元
- A.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 B.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
- C.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 D.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 A.参加债权人会议,并享有表决权
- B.提出对债务人重整申请
- C.参加破产财产的分配
- D.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
- A.破产企业
- B.人民法院
- C.债权人会议
- D.破产企业的主管部门
- A.7日
- B.10日
- C.15日
- D.30日
- A.不安抗辩权
- B.先履行抗辩权
- C.后履行抗辩权
- D.同时履行抗辩权
- A.抵押
- B.动产质押
- C.留置
- D.权利质押
- A.39858
- B.39872
- C.39885
- D.39897
- A.撤回要约的通知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 B.撤销要约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
- C.同意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 A.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 B.由持有股份最多的股东推举产生
- C.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 D.由董事会以出席会议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 A.甲公司于2001年6月30日向乙公司支付80万美元,2002年3月30日支付80万美元
- B.甲公司于2001年6月30日向乙公司一次支付160万美元
- C.甲公司于2002年3月30日向乙公司一次支付160万美元
- D.甲公司于2001年9月30日向乙公司支付 100万美元,2002年6月30日支付60万美元
- A.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 B.付款人名称
- C.出票地
- D.出票日期
- A.39880
- B.39882
- C.39883
- D.39884
- A.效力待定合同
- B.无效合同
- C.可撤销合同
- D.有效合同
- A.1 000
- B.3 000
- C.5 000
- D.6 000
- A.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可以向出票人追索
- B.汇票未到期付款人死亡的,可以向付款人的继承人追索
- C.汇票未到期承兑人破产的,可以向出票人追索
- D.汇票到期承兑人逃匿的,可以向承兑人的前手追索
- A.50
- B.100
- C.110
- D.105
- A.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2 700万股,其中持有1 6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B.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2 400万股,其中持有1 2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C.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l 800万股,其中持有1 3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D.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1 500万股,其中持有8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A.出票人签章
- B.出票地
- C.付款地
- D.签发票据的用途
- A.代位行使甲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 B.依法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 C.自行接管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 D.以对甲的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 A.按各合伙人的出资比例分配和分担
- B.按各合伙人贡献大小分配和分担
- C.在全体合伙人之间平均分配和分担
- D.合伙人临时协商决定如何分配和分担
- A.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 B.个人独资企业具有法人资格
- C.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 D.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可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公民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A.甲、乙之间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 B.甲、乙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 C.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
- 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