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无需经乙、丙同意,甲可以出质
- B.经乙、丙同意,甲可以出质
- C.未经乙、丙同意,甲私自出质的,其行为无效
- D.未经乙、丙同意,甲私自出质的,按退伙处理
- A.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 B.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可能误导投资者
- C.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
- D.公司最近2年连续亏损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非垄断行为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没有影响的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影响的
- A.证券发行人
- B.证券投资者
- C.证券中介机构
- D.证券交易场所
- A.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 B.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 C.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 D.公司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 A.违约金
- B.罚款
- C.补偿金
- D.诉讼费
- A.企业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
- B.转让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
- C.非居民企业向总机构支付的合理费用
- D.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A.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B.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C.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D.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A.属于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 B.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迸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免税但不予退税
- C.外贸企业直接购进国家规定的免税货物出口的,免税但不予退税
- D.卷烟厂自产卷烟出口免税但不予退税
- A.企业生产销售门窗并负责安装
- B.销售软件产品,支付使用后,按期、按次收取的维护费
- C.运输企业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
- D.建材商店销售建材并负责上门安装
- A.董事人数不足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1/2时
- B.公司末弥补的亏损达到股本总额的1/3时
- C.持有公司股份5%的股东请求时
- D.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 A.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
- B.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
- C.要约人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 D.受要约人已发出承诺的通知
- A.甲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
- B.甲公司被丁公司吸收合并
- C.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甲公司股东会通过了解散公司的决议
- D.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 A.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 B.对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 C.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 D.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 A.公司章程可以规定担保的最高额
- B.必须经股东会决议方可实施
- C.张某不得参加表决
- D.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全体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 A.讨论决定企业发展规划
- B.讨论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案
- C.任命企业总会计师
- D.讨论修改企业章程
- A.公司合并决议
- B.公司分立决议
- C.修改公司章程决议
- D.批准公司年度预算方案决议
- A.合伙人未履行出资义务
- B.合伙人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 C.合伙人故意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
- D.合伙人被依法宣告死亡
- A.投资人不能聘用他人管理企业事务
- B.投资人可以聘用他人管理企业事务
- C.投资人对受托人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 D.投资人对受托人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恶意第三人
- A.商业银行
- B.企业
- C.经营者
- D.消费者
- A.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 B.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
- C.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 D.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 A.扰乱金融的行为
- B.套汇
- C.逃汇
- D.合法行为
- A.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原购进价格为计税基础
- B.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 C.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 A.36.6
- B.35.4
- C.32.7
- D.31.5
- A.3000万元
- B.5000万元
- C.6000万元
- D.1亿元
- A.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 B.常年处于强震动状态的固定资产
- C.常年处于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 D.环保专用设备
- A.抵押
- B.动产质押
- C.留置
- D.权利质押
- A.不安抗辩权
- B.先履行抗辩权
- C.后履行抗辩权
- D.同时履行抗辩权
- A.2月14日
- B.2月28日
- C.3月13日
- D.3月25日
- A.撤回要约的通知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 B.撤销要约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
- C.同意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 A.11050
- B.8500
- C.76500
- D.73950
- A.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 B.由持有股份最多的股东推举产生
- C.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 D.由董事会以出席会议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 A.3月8日
- B.3月10日
- C.3月11日
- D.3月12日
- A.甲公司于2001年6月30日向乙公司支付80万美元,2002年3月30日支付80万美元
- B.甲公司于2001年6月30日向乙公司一次支付160万美元
- C.甲公司于2002年3月30日向乙公司一次支付160万美元
- D,甲公司于2001年9月30日向乙公司支付100万美元,2002年6月30日支付60万美元
- A.效力待定合同
- B.无效合同
- C.可撤销合同
- D.有效合同
- A.1000
- B.3000
- C.5000
- D.6000
- A.50
- B.100
- C.110
- D.105
- A.行使后履行抗辩权,中止合同履行
- B.行使不安抗辫权,中止合同履行
- C.与乙企业解除合同关系
- D.甲企业已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 A.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2700万股,其中持有16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B.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2400万股,其中持有l2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C.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1800万股,其中持有l3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D.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1500万股,其中持有8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A.同时履行抗辩权
- B.后履行抗辩权
- C.不安抗辩权
- D.解除合同
- A.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 B.个人独资企业具有法人资格
- C.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 D.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公民
- A.按各合伙人的出资比例分配和分担
- B,按各合伙人的贡献大小分配和分担
- C.在全体合伙人之间平均分配和分担
- D.合伙人临时协商决定如何分配和分担
- A.代位行使甲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 B.依法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 C.自行接管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 D.以对甲的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A.基础性行为
- B.高层次行为
- C.市场对策行为
- D.抽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