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 B.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 C.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 D.发起人只能是中国公民
- A.农业生产企业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 B.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 C.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进口仪器和设备
- D.外国企业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 A.陈某与所属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 B.李某与王某之间的承揽合同纠纷
- C.甲公司与某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争议
- D.蔡某与其所在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
- A.决定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B.决定不设股东会
- C.决定用公司盈利再投资设立另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 D.决定由李某本人担任公司经理和法定代表人
- A.仓单
- B.应收账款
- C.动产所有权
- D.建设用地使用权
- A.背书转让
- B.税收
- C.赠与
- D.继承
- A.王某,7周岁,小学生,已参与拍摄电视剧两部,获酬3000元
- B.李某,18周岁,大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由父母负担会计起线
- C.刘某,16周岁,网店店主,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全部生活来源
- D.张某,20周岁,待业人员,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 A.采矿权拍卖所得
- B.地方从中央获得的消费税返还
- C.上级政府收到的下级政府的体制上解收入
- D.税务机关征收的所得税收入
- A.债权转为股权的,应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
- B.对于企业债务重组所得超过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的,可在今后5个纳税年度内均匀计入所得额:低于50%的则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当年纳税
- C.在企业股权收购的一般性税务处理中,收购方取得股权的计税基础应以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
- D.在企业资产收购的特殊性税务处理中,收购方取得新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 A.将新研制的W产品交付张某代销
- B.将自产的Y产品投资于乙企业
- C.将委托加工的X型高档化妆品用于职工福利
- D.将外购的Z产品用于公司管理人员消费
- A.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C.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
- D.公立大学
- A.投资人可用实物出资
- B.投资人可用土地使用权出资
- C.投资人可用知识产权出资
- D.投资人可用家庭共有财产出资
- A.收购人在要约收购期内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 B.收购人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期限内,不得撒销其收购要约
- C.收购人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的收购,属于要约收购
- D.收购人应当编制要约收购报告书,并对报告书摘要作出提示性公告
- A.公司经营范围
- B.公司法定代表人
- C.公司注册资本
- D.公司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
- A.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前2年内没有违法记录
- B.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 C.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 D.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 A.持股比例超过1%的发行人股东可以参与认购和转让
- B.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转让后,持有同次发行债券的合格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
- C.合格投资者可以将持有的债券转让给公众投资者
- D.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可以选择向公众投资者或者合格投资者发行
- A.2年
- B.10年
- C.3年
- D.20年
- A.同乡镇地名近似的标志
- B.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徽近似的标志
- C.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标志
- D.同“红十字”标志近似的标志
- A.优先股股东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红利
- B.公司清算时普通股股东先于优先股股东取得公司剩余财产
- C.优先股股东和普通股股东都可以参与公司决策
- D.优先股股东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
- 34
-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项目自首次正式披露信息之日起超过-定期限内未征集到合格受让方的,应当重新履行审计、资产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产权转让工作程序。该期限为( )。
- A.24个月,
- B.6个月
- C.18个月
- D.12个月
- 35
-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项目自首次正式披露信息之日起超过-定期限内未征集到合格受让方的,应当重新履行审计、资产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产权转让工作程序。该期限为( )。
- A.24个月,
- B.6个月
- C.18个月
- D.12个月
- 36
-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项目自首次正式披露信息之日起超过-定期限内未征集到合格受让方的,应当重新履行审计、资产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产权转让工作程序。该期限为( )。
- A.24个月,
- B.6个月
- C.18个月
- D.12个月
- A.请求王某或李某承担.
- B.请求李某承担
- C.请求王某承担
- D.请求王某和李某共同承担
- A.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 B.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机器
- C.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运输用汽车
- A.向消费者个人销售电脑
- B.向消费者个人销售化妆品
- C.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免税药品
- D.向一般纳税人销售加工劳务
- A.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有限合伙人可以与本企业进行交易
- B.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有限合伙人可以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 C.有限合伙人可以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 D.有限合伙企业由有限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
- A.自行接管赵某在中企业的财产份额
- B.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赵某在甲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 C.留置甲企业委托李某修理的一辆汽车
- D.代位行使赵某在甲企业的权利
- A.应当由孙某补缴出资差额,张某、赵某与李某承担连带责任
- B.应当由孙某补缴出资差额,张某与赵某承担连带责任
- C.应当由孙某补缴出资差额,无法补足的,减少相应的公司注册资本
- D.应当由孙某补缴出资差额,张某与赵某承担补充责任。
- A.乙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令丙公司偿还乙公司20万元
- B.乙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放弃债权的行为
- C.乙公司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应由丙公司承担
- D.乙公司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甲公司放弃债权的2年内行使撤销权
- A.职工代表
- B.财务负责人
- C.总经理
- D.独立董事
- A.甲公司的损失应当由甲公司和乙公司分担
- B.甲公司的损失应当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C.甲公司的损失应当由乙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 D.甲公司的损失应当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 A.开立支票存款账户
- B.经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批准
- C.存入足够支付的款项
- D.预留印鉴
- A.采用包销方式销售证券的,承销人可将来售出的证券全部退还发行人
- B.证券承销期限可以约定为60日
- C.采用代销方式销售证券的,承销人应将发行人证券全部购入
- D.代销期限届满销售股票数量达到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60%的为发行成功
- A.保险经纪人可以是个人
- B.保险经纪人可同时向投保人和保险人收取佣金
- C.保险经纪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从事保险经纪行为
- D.保险经纪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 A.10
- B.20
- C.15
- D.0
- A.违约行为
- B.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行为
- C.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为
- D.行使不安抗辩权的行为
- A.该决议必须经甲公司的2/3以上股东同意才能通过,因孙某和李某不同意而不能通过
- B.该决议必须经甲公司代表3/4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才能通过,赵某和钱某所持表决权不足3/4,因此,该决议不能通过
- C.该决议必须经甲公司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才能通过,赵某和钱某所持表决权已达2/3以上,因此,该决议通过
- D.该决议必须经甲公司的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才能通过,因孙某和李某不同意而不能通过
- A.赠送棒球帽的行为效力待定
- B.受赠棒球帽的行为有效
- C.赠送电脑的行为无效
- D.受赠电脑的行为效力待定
- A.保险凭证记载的时间不同的,以形成时间在前的为准
- B.保险凭证存在手写和打印两种方式的,以打印部分的内容为准
- C.投保单与保险单不一致,且不一致的情形未经投保人同意的,以保险单为准
- D.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不一致的,以非格式条款为准
- A.个人独资企业
- B.民办非企业单位
- C.事业单位
- D.社会团体
- A.胡某
- B.胡某与陈某
- C.陈某
- D.提存机关
- A.将李某的出资从公司中抽出,补偿受害人损失
- B.将李某的出资从公司中抽出,并将公司注册资本减少20万元
- C.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的方式处置李某的股权
- D.将李某的出资从公司中抽出,其他股东对20万元出资承担连带责任
- A.因买卖合同解除导致其中的仲裁协议无效
- B.一方当事人受胁迫而订立的仲截协议无效
-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 D.约定仲裁事项为继承纠纷的仲裁协议无效
- A.国务院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财政部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招股说明书
- B.重大事件的临时报告
- C.债券募集说明书
- D.上市公告书
- A.招股说明书
- B.重大事件的临时报告
- C.债券募集说明书
- D.上市公告书
- A.招股说明书
- B.重大事件的临时报告
- C.债券募集说明书
- D.上市公告书
- A.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 B.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
- C.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
- D.改变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
- A.杨某对其退伙前的80万元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B.杨某对其入伙前的30万元债务不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C.杨某已退伙,不再对甲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 D.杨某对甲企业解散时的100万元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