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7年至2018年度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经相关部门批准,甲公司于2017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00万份,每份面值为100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200000万元,发行费用为32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已存入银行。
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第一年1.5%,第二年2%,第三年2.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起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即2017年1月1日,付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一年的当日,即次年的1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每份债券可转换为10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生产用厂房的建设。
(2)甲公司将募集资金陆续投入生产用厂房的建设,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部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生产用厂房于2017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2018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2017年度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3000万元。
(4)2018年7月1日,由于甲公司股票价格涨幅较大,全体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
(5)其他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将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划分为应付债券。
②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无债券发行人赎回和债券持有人回售条款以及变更初始转股价格的条款,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6%。
③在当期付息前转股的,按债券面值及初始转股价格计算转股数量,计算转股数量时不考虑利息的影响。
④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6)本题涉及的复利现值系数和年金现值系数如下:
①复利现值系数表
期数
5%
6%
1%
8%
10%
1
0.9524
0.9434
0.9346
0.9259
0.9091
2
0.9070
0.8900
0.8734
0.8573
0.8264
3
0.8368
0.8396
0.8163
0.7938
0.7513
②年金现值系数表
期数
5%
6%
8%
10%
12%
1
0.9524
0.9434
0.9259
0.9091
0.8928
2
1.8594
1.8334
1.7833
1.7355
1.6901
3
2.7372
2.6930
2.5771
2.4869
2.4018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2)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应分摊的发行费用。
(3)编制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4)假设重新计算的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的实际年利率为6.59%,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2017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甲公司确认及支付2017年度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2018年6月30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甲公司确认2018年上半年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6)编制甲公司债券持有人转股时的会计分录。
- 2
-
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公司”),2015年至2018年与发行公司债券筹集建造生产线专用资金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15年1月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同类债券的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利息,到期后按面值偿还。不考虑其他因素。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16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2018年1月5日支付2017年度利息,当日同时偿付债券本金。
(4)假定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要求:
(1)计算东方公司该债券在各年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和年末余额,结果填入表格(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单位:万元
时间
2015年
1月1曰
2015年
12月31日
2016年
12月31日
2017年
12月31日
年末摊余成本
面值
利息调整
合计
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
年末应付利息金额
“利息调整”本年摊销额
(2)分别编制东方公司与债券发行、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和201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2018年1月5日支付利息和面值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应付债券”科目应列出明细科目)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初始投资成本为合并日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加上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 B.新增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资产或承担负债的账面价值
- C.新增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为取得新增部分投资所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 D.该项合并不会产生新的商誉
-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得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得重新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 D.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A.小规模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
- B.进口关税
- C.收购未税矿产品代扣代缴的资源税
- D.一般纳税人支付进口增值税
- A.以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换入一项投资性房地产
- B.以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换入生产用专利技术
- C.以原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换入固定资产
- D.定向发行本公司股票取得某被投资单位40%股权
- A.至出售时固定资产累计应计提的折旧为1246,,88万元
- B.取得处置价税合计5250万元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 C.处置办公大楼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金额为2746,,88万元
- D.出售办公大楼对甲公司当月损益的影响金额为2996,,88万元
- A.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核算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 B.分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由购买价款计价改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
- C.对合营企业投资由比例合并改为权益法核算
- D.将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 B.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 C.贷款和应收款项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性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 A.债务重组日债务人应将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 B.债务重组日债权人应将或有应收金额确认为其他应收款
- C.债务人对或有应付金额已确认预计负债,随后会计期间没有发生,企业应冲销原确认的预计负债,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
- D.债务重组日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
- A.进行调整抵销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
- B.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要抵销
- C.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固定资产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要抵销
- D.无论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少数股东损益” 之间分配抵销
- A.该事项确认预计负债的金额为510万元
- B.该事项影响2009年的营业利润的金额为10万元
- C.该或有事项为涉及单个项目的,处理原则为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为预计负债
- D.该事项影响2009年利润总额的金额为510万元
- A.甲公司合并成本为9820万元
- B.甲公司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0
- C.甲公司合并成本为10530万元
- D.甲公司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710万元
- A.1000
- B.993
- C.990.1
- D.993.07
- A.9440.16
- B.10182.01
- C.10800.06
- D.10720
- A.受托代理业务中,民间非营利组织并不是受托代理资产的最终受益人,只是代受益人保管这些资产
- B.受托代理业务通常应当签订明确的书面协议,而且通常是委托方、受托方和受益人三方共同签订的
- C.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设置受托代理资产登记簿,加强对受托代理资产的管理
- D.在受托代理业务中民间非营利组织有权力改变受益人和受托代理资产的用途
- A.确认预计负债
- B.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 C.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时提供可比信息
- D.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入账
- A.300
- B.210
- C.90
- D.120
- A.甲公司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为117万元
- B.乙公司换入存货的入账金额为110万元
- C.甲公司应确认的交换损益为37万元
- D.乙公司应确认的交换损益为-2万元
- A.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B.被投资单位实际发放股票股利
- C.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增加
- D.长期股权投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 A.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将“事业结余” 科目佘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 B.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将“经营结余” 科目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 C.事业单位计算出应提取的专用基金,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一提取专用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
- D.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转入“事业基金” 科目,借记或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或借记“事业基金”科目;结转后,“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应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