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B.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C.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留存收益
- D.投资性房地产应按变更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 A.收取手续费方式的委托代销,发出代销商品时
- 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C.存货盘亏
- D.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时
- A.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 B.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 C.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 D.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 A.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投资方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 B.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政策与投资方不一致的,应将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政策按投资方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
- C.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的,需要对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进行调整
- D.双方发生内部交易,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
- A.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 B.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C.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非衍生金融资产
- D.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 A.甲公司应确认收入30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51万元
- B.甲公司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为320万元
- C.乙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60万元
- D.乙公司换入商品的入账金额为300万元
- A.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由生产总量法改为直线法
- B.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由余额百分比法改为账龄分析法
-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 D.因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 A.应抵销“存货”200万元
- B.应抵销“少数股东损益”40万元
- C.应抵销“营业收入”1000万元
- D.应抵销“营业成本”750万元
- A.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
- B.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
- C.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D.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股份前计提的利息费用均应计人当期损益
- A.2019年确认合同毛利-34万元
- B.2019年确认建造合同收入56万元
- C.2018年确认建造合同收入140万元
- D.2019年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万元
- A.辞退福利
- B.设定提存计划
- C.职工差旅费
- D.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 A.2017年12月31日应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为400万元
- B.2018年12月31日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为280万元
- C.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会影响2018 年度甲公司的损益
- D.2017年6月30日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为250万元
- A.长期利润分享计划
- B.短期薪酬
- C.设定提存计划
- D.辞退福利
- A.在政府财政报告制度方面,我国目前实行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
- B.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准则的重大改革
- C.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 D.《改革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政革逐步建立以权发生制政府会计核为基础
- A.995.98
- B.1000
- C.998
- D.1001.69
- A.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 B.持有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商品房
- C.已出租的建筑物
- D.持有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 A.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
- B.以交易目的持有的5年期债券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D.实施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计划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
- A.因原计提减值准备的因素已消失,故将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 B.因超额完成本年利润,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C.债务担保中担保人预计可能从第三方获得经济补偿,但不满足条件不确认为资产
- D.将购买金额较小的办公用品直接作为当期费用核算
- A.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和丁车间构成资产组
- B.甲车间、丙车间和丁车间构成资产组
- C.甲车间、乙车间和丁车间构成资产组
- D.甲车间、乙车间和丙车间构成资产组
- A.增值税出口退税
- B.企业所得税抵免税额
- C.高新技术企业即征即退的增值税
- D.小规模纳税人免征的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