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不同之处是,经营活动体现保本获利原则,只能从商品或服务接受方取得收入;事业活动体现公益性原则,事业单位可能从商品或服务的接受方取得了补偿性收入,也可能从财政取得了补偿性资金。(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 B.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 C.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 D.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 A.经过13个月的购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投资性房地产
- B.需要18个月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 C.经过2年的研发达到预定用途的无形资产
- D.经过8个月的建造即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生产设备
- A.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 B.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因其他综合收益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份额
- C.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 D.以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 A.商誉减值准备
- B.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C.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D.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 A.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在收取款项时确认收入
- B.以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委托方应在向受托方移交商品时确认收入
- C.附有销售退回条件但不能合理确定退货可能性的商品销售,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届满时确认收入
- D.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商品,售出的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收回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 A.因汇率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持有的外币资金出现重大汇兑损失
- B.企业报告年度销售给某主要客户的一批产品因存在质量缺陷被退回
- C.报告年度未决诉讼经人民法院判决败诉,企业需要赔偿的金额大幅超过已确认的预计负债
- D.企业获悉某主要客户在报告年度发生重大火灾,需要大额补提报告年度应收该客户账款的坏账准备
- A.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能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发生额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B.期末固定资产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同金额孰低法计价
- C.对产品质量保证于期末确认预计负债
- D.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 A.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 B.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直接相关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 C.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 D.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具有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加上为换入资产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 A.抵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投资收益
- B.抵债资产为存货的,不作销售处理,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 C.抵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 D.抵债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 A.累积带薪缺勤
- B.职工教育经费
- C.非货币性福利
- D.长期残疾福利
- A.12000
- B.4200
- C.5000
- D.4000
- A.抵销管理费用6万元
- B.抵销无形资产多计提的摊销额11万元
- C.确认递延所得税收益6.25万元
- D.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75万元
- A.不需调整,只将其作为2016年3月份的业务进行处理
- B.调整2015年财务报表期初数和上年数
- C.调整2016年财务报表期初数和上年数
- D.调整2015年财务报表期末数和本年数
- A.508
- B.514
- C.808
- D.814
- A.将上级补助收入5000万元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贷方
- B.将事业支出中该科研专项支出4800万元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借方
- C.结余资金留归本单位使用时,将“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贷方余额200万元转入“事业基金”科目的贷方
- D.结余资金留归本单位使用时,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
- A.200
- B.300
- C.100
- D.0
- A.120
- B.1000
- C.920
- D.40
- A.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科目
- B.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科目
- C.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科目
- D.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科目
- A.2025
- B.2250
- C.0
- D.1800
- A.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
- B.将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 C.按债券面值计量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
- D.按债券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