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 B.判断企业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应当关注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
- C.企业已经尚品所有权上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构成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重要条件
- D.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一定随之转移,应确认收入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影响综合收益总额
- B.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影响营业利润
- C.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影响利润总额
- D.持有至到期的国债投资摊余成本的变动不影响利润总额
- A.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可以确定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 B.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 C.无形资产摊销一定计入管理费用
- D.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 A.债务重组日为2016年11月1日
- B.甲公司计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金额为1100万元
- C.甲公司计入股本的金额为1700万元
- D.乙公司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为1200万元
- A.发现上年度财务费用少计10万元(重要)
- B.因车流量不均衡,将高速公路收费权的摊销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车流量法
- C.研究开发项目总支出的200万元在上年度将费用化部分计入当期损益,本年度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确认为无形资产
- D.盘盈一项重置价值为10万元的固定资产
- A.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 B.非财政补助结转
- C.事业结余
- D.非流动资产基金
- A.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B.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支付的券商手续费、佣金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C.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D.企业合并以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 A.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确认为应收股利
- B.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各种情况下的公允价值变动均计人其他综合收益
- C.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投资收益;同时,将原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A.培训活动支出
- B.广告和营销活动支出
- C.购入商标支付的增值税
- D.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支出
- A.乙公司购入无形资产时包含内部交易利润为760万元
- B.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抵销无形资产700万元
- C.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上该项无形资产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52.5万元
- D.抵销该项内部交易将减少合并利润700万元
- A.190.12
- B.200
- C.190.06
- D.194
- A.300
- B.360
- C.342
- D.1140
- A.1300
- B.1317
- C.917
- D.1517
- A.其他收入
- B.事业收入
- C.投资收益
- D.财政补助收入
- A.200
- B.-200
- C.160
- D.-160
- A.250
- B.350
- C.450
- D.-350
- A.1672
- B.1520
- C.1804.24
- D.1956.24
- A.76.4
- B.20
- C.80
- D.56.4
- A.2600
- B.2150
- C.3150
- D.1150
- A.按照A、B、C各部件的预计使用年限分别作为其折旧年限
- B.按照整体预计使用年限15年作为其折旧年限
- C.按照税法规定的年限10年作为其折旧年限
- D.按照整体预计使用年限15年与税法规定的年限10年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其折旧年限
- A.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 B.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 C.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 D.产生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A.50
- B.55
- C.56
- D.65
- A.对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应将相关的所有者权益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 B.对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按所授予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 C.对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应将相关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D.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应以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完整有效的股份支付协议为基础
- A.实际利率为6%
- B.实际利率为各年的票面利率
- C.实际利率应大于6%
- D.实际利率应小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