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一方支付补价或收到补价
- B.一方为换出资产而交纳营业税
- C.一方为换出存货而交纳增值税,另一方换入资产作固定资产管理
- D.双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 A.出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
- B.计提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 C.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的手续费
- D.出售短期债券投资发生的净损失
- A.经批准转销的坏账
- B.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 C.年末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
- D.收回过去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
- A.如为债券类投资,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重分类
- B.发生减值后价值又恢复的通过损益转回减值损失
- C.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 D.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股利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 A.转回短期投资计提的跌价准备
- B.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
- C.对外出售不需用原材料实现的收入
- D.债务重组中债权人收到的现金小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 A.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 B.机器工时比例法
- C.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 D.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A.领用的用于出借的新包装物成本
- B.领用的用于出租的新包装物成本
- C.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D.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A.X公司拥有甲企业50%的权益性资本,为该企业最大股东
- B.X公司拥有乙企业35%的权益性资本,X公司拥有80%的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同时拥有乙企业20%权益性资本
- C.X公司拥有丙企业20%的权益性资本,X公司拥有45%的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同时拥有丙企业35%权益性资本
- D.X公司拥有丁企业20%的权益性资本,并在该企业董事会全部13位董事中拥有9位成员
- A.企业至少应于每年年末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 B.企业至少应于每年年末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确需改变摊销年限或摊销方法的,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 C.“研发支出”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的全部支出
- D.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均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
- A.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 B.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
-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 D.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
- A.捐赠支出
- B.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支出
- C.待业保险费支出
- D.研究与开发费支出
- A.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 B.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 C.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做出让步
- D.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 A.营业外收入
- B.营业外支出
- C.投资收益
- D.资本公积
- A.0
- B.5.2
- C.12.2
- D.9.4
- A.592 800
- B.196 333.33
- C.189 600
- D.197 600
- A.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 B.债务人以等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 C.债务人以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实收资本
- D.债务人以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方式清偿其债务
- A.按照A、B、C各部件的预计使用年限分别作为其折旧年限
- B.按照整体预计使用年限15年作为其折旧年限
- C.按照税法规定的年限10年作为其折旧年限
- D.按照整体预计使用年限15年与税法规定的年限10年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其折旧年限
- A.保险费
- B.运输、装卸费
- C.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 D.入库后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 A.270
- B.280
- C.300
- D.315.3
- A.甲公司独立监事王某
- B.甲公司董事会秘书
- C.甲公司总会计师李某的妻子自己创办的独资企业
- D.持有甲公司5%表决权资本的张某控股的A公司
- A.谨慎性原则
- B.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C.明晰性原则
- D.可比性原则
- A.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 B.是指企业同类资产的组合
- C.是指企业不同类资产的组合
- D.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资产组合.其产生的利润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利润
- A.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B.盈余公积补亏
- C.法定公益金用于建造集体福利设施
- D.用税后利润补亏
- A.“事业结余”科目
- B.“经营结余”科目
- C.“结余分配”科目
- D.“事业收入”科目
- A.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费用,均属于弃置费用
- B.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应将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单项资产
- C.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即使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也不应将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单项资产
- D.经营租人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A.1060000
- B.1170000
- C.954000
- D.930000
- A.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减去应摊销的折价
- B.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加上应摊销的折价
- C.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减去应摊销的折价
- D.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加上应摊销的折价
- A.100万元
- B.95万元
- C.90万元
- D.无法确定
- A.安全生产费用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
- B.用安全生产费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
- C.用安全生产费建造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下个月起按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 D.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通过 “专项储备”科目核算
- A.支付广告费用
- B.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
- C.支付固定资产的装修费
- D.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 A.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贷款承诺
- B.按照预定的购买、销售或使用要求所签订,并到期履约买入或卖出非金融项目的合同
- C.能够以现金净额结算,或通过交换或发行其他金融工具结算的贷款承诺
- D.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
- A.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 B.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但企业不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
- C.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 D.田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 A.被投资企业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B.被投资企业处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
- C.被投资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结转股权投资准备
- D.被投资企业接受现金捐赠
- A.支付现金股利
- B.向银行借入款项存入银行存款户
-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D.接受资产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