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本期转回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
- B.本期应交的所得税
- C.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
- D.本期转回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
- A.该重组义务是现时义务
- B.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
- C.履行该重组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D.履行该重组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 A.销售商品的同时提供劳务,如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的,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应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全部作为销售商品处理
- B.属于提供设备的特许权费应在设备所有权转移时确认收入
- C.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内分期确认收入
- D.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应在资产负债表日一次性确认为收入
- A.保管中发生的自然损耗
- B.自然灾害中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 C.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 D.收发差错所造成的短缺净损失
- A.投资方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 B.投资方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下表决权,但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 C.投资方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下表决权,但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的前提下,投资方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 D.投资方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下表决权,但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的前提下,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 A.企业账簿因不可抗力而毁坏使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无法确定
- B.发现以前会计期间滥用会计估计,将该滥用会计估计形成的秘密准备予以冲销
- C.因某固定资产用途发生变化导致使用寿命下降,将其折旧年限由10年改为5年
- D.出售某公司部分股份后对其不再具有控制但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
- A.甲公司确定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为55万元
- B.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计入最低租赁付款额
- C.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D.乙租赁公司确定的最低租赁收款额为58万元
- A.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 B.会计估计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
- C.企业应当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 D.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 A.调减2013年存货项目金额50万元
- B.调增2013年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金额12.5万元
- C.调减2013年存货项目金额35万元
- D.调增2013年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金额8.75万元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交易费用
- B.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时的交易费用
- C.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时,每期核算的实际利息收入
- A.事业收入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期末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 B.事业收入中的专项资金收入,期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 C.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本期发生额,期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 D.事业结余的科目余额期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 A.增加留存收益100万元
- B.减少留存收益100万元
- C.对留存收益没有影响
- D.增加留存收益75万元
- A.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金额为40万元
- B.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金额为12万元
- C.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项目的金额为420万元
- D.资产负债表“存货’’项下“工程施工’’项目的金额为28万元
- A.管理费用
- B.财务费用
- C.营业外收入
- D.营业外支出
- A.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 B.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进行调整,并在行权El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 C.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 D.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 A.确认预计负债500万元
- B.确认预计负债l600万元
- 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万元
- D.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万元
- A.财务费用
- B.营业外收入
- C.资本公积
- D.投资收益
- A.对于存货,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估计售价
- B.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 C.如果持有的存货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 D.用于出售的材料,通常以其所生产的商品的售价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 A.150
- B.130
- C.95
- D.40
- A.91300
- B.110000
- C.128700
- D.131300
- A.60
- B.44
- C.52
- D.72
- A.商标权
- B.土地使用权
- C.生产厂房
- D.投资性房地产
- A.4983.96
- B.534.60
- C.4716.66
- D.5083.96
- A.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包括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可分割部分、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
- B.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只应将为投资性主体的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其他子公司不应予以合并
- C.如果一个投资性主体的母公司本身不是投资性主体,应当将其控制的全部主体,包括投资性主体以及通过投资性主体间接控制的主体,纳入合并范围
- D.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为投资性主体的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其他子公司应予以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