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
- B.企业不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
- C.意图以净额结算或取得资产、清偿负债同时进行
- D.企业没有意图同时取得资产、清偿负债
- A.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 B.与其他企业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
- C.规模较小的子公司
- D.联营企业
- A.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一般情况下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 B.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 C.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入,应当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 D.资产使用费的收入应当在使用期满一次性确认收入
- A.2010年1月10日收到某企业退回的货物,该货物已登记为2009年度销售收入并结转了相关成本
- B.2010年1月10日收到某企业退回的货物,该货物属于2008年度销售,已登记为 2008年度销售收入并结转了相关成本
- C.2010年2月10日董事会制订200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涉及盈余公积金的分配
- D.2010年2月10日董事会制订200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涉及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的分配
- A.所有的长期股权投资
- B.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D.商誉
- A.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投资的公允价值入账
- B.为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行债券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 C.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 D.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均应以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为基础计算
- A.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 B.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当记入“在建工程”科目
- C.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 D.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 B.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资产成本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应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资产成本
- A.600
- B.1050
- C.650
- D.700
- 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 B.外币长期借款余额按期末市场汇率进行调整
- C.年末根据当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调整本期所得税费用
- D.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 A.盈余公积
- B.资本公积
- C.营业外收入
- D.其他业务收入
- A.0
- B.534.60
- C.267.3
- D.9800
- A.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 B.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C.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 D.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以随意变更
- A.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 C.商誉减值准备
- D.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A.150
- B.0
- C.250
- D.400
- 30
-
A公司2006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2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为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08年12月31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为 ( )万元。
- A.4.8
- B.12
- C.7.2
- D.4
- A.540万元
- B.900万元
- C.1200万元
- D.1440万元
- A.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 B.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C.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D.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 A.80000
- B.81600
- C.81800
- D.85600
- A.20.32
- B.21.92
- C.22.60
- D.25.32
- A.冲减工程成本
- B.计入营业外收入
- C.冲减营业外支出
- 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 A.300
- B.294
- C.295.5
- D.210
- A.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 B.利得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 C.利得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 D.利得只能计入当期利润,不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 A.4
- B.4.2
- C.4.68
- D.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