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 39 题
- A.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
- B.进口商品应支付的关税
- C.收回后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委托加工消费品支付的消费税
- D.购入存货签订购货合同支付的印花税
- A.已偿还的本金
- B.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 c.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 D.取得金融资产时支付的手续费
- A.董事会提出的投资方案
- B.董事会提出的盈余公积提取方案
- C.董事会提出的筹资方案
- D.董事会提出合并子公司决议
- A.待处理财产损失
- B.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 C.委托代销商品
- D.委托加工物资
- A.股权投资
- B.无形资产
- C.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 D.投资性房地产
- A.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并不仅指企业购建的固定资产
- B.确定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时并不需要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
- C.购建固定资产或存货所占用的一般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不应当资本化处理
- D.借款费用有可能计入经过相当长时间生产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成本中
- A.“商品进销差价”贷方余额
- B.“材料采购”借方余额
- C.“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
- D.“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
- A.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时发生的支出
- B.工程耗用原材料发生的增值税
- C.工程领用本企业商品产品的实际成本
- D.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水电等费用
- A.购入时发生的安装费用
- B.发生的装修费用
- C.购入时发生的运杂费
- D.发生的修理费
- A.2000
- B.2010
- C.2015
- D.2120
- A.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为基础确定
- B.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 C.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 D.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资本化
- A.冲减经营支出
- B.冲减事业支出
- C.增加经营收入
- D.增加事业收入
- A.相关性
- B.收付实现制
- C.权责发生制
- D.及时性
- A.开办费
- B.广告费
- C.为获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 D.开发新技术过程中发生的研究费
- A.借:银行存款 950 000 贷:应收票据 950 000
- B.借:银行存款 950 000 营业外支出 220 000 贷:应收票据 1 170 000
- C.借:银行存款 950 000 贷:短期借款 950 000
- D.借:银行存款 950 000 财务费用 220 000 贷:短期借款 1 170 000
- A.19.9
- B.5
- C.36.9
- D.42
- A.950
- B.960
- C.1010
- D.1000
- A.购买价款
- B.购买价款加相关费用
- C.投资方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 D.投资方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
- A.贷款和应收款项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 B.贷款和应收款项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
- C.企业所持证券投资基金应当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 D.贷款和应收款项仅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
- A.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发生变化而改变摊销年限
- B.投资性房地产期末计价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 C.固定资产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发生变化而改变折旧方法
- D.长期股移权授资因不再具有重大影响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 A.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B.营业外支出
- C.营业外收入
- D.主营业务收入
- A.销售材料所取得的收入
-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 C.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收益
-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人
- A.货币资金项目
- B.涉及利润分配的事项
- C.涉及应交税费的事项
- D.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
- A.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转换为成本模式计量
- C.采刚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 D.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符合条件时可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