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第 38 题甲公司从2007年起编制合并报表,其对B、C、D公司的投资占各公权益性资本的比例为100%、80%、30%,C公司拥有D公司权益性资本20%,2008年有关资料如下(按权益法调整后)。
(1)2008年有关资产、负债的年初、期末余额
项目 甲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年初余额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期末余额 应收账款 40 000 30 000 25 000 2 500 20 000 3 000 25 000 5 000 其中:应收B公司账款 20 000 22 000 × × × × 15 000 × 应收C公司账款 10 000 2 000 × × × × × 2 000 应收D公司账款 5 000 2 000 × × × 1 500 × × 存货 1 400 5 000 2 000 3 000 3 000 3 500 1 500 2 500 其中:从B公司进货 1 400 2 000 × × × × × × 从C公司进货 × 1 000 × × × × × 500 应付账款 65 000 55 000 60 000 50 000 30 000 8 000 7 000 5 000 其中:应付甲公司账款 × × 20 000 22 000 10 000 2 000 5 000 2 000 应付C公司账款 × × × × × × × l 500 应付D公司账款 × × 15 000 × × 2 000 × × (2)2008年有关产品销售资料
项目 甲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主营业务收入 580 000 200 000 250 000 80 000 其中:销售年初存货 2 000 × × × 销售给甲公司 × 100 000 50 000 × 销售给D公司 × 50 000 × × 主营业务成本 406 000 140 000 200 000 60 000 其中:销售年初存货 l 400 × × × 销售给甲公司 × 70 000 40 000 × 销售给D公司 × 3 500 × × (3)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期初存货中,甲公司从B公司进货产品的内部销售毛利率为20%。
②除上述所给的销售资料外,2008年1月20日C公司还销售给甲公司一件产品,甲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立即投入使用。C公司销售该产品的收入为90 000元,销售成本为72 000元。甲公司预计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6年,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因素,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③各公司均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提取坏账准备。
④上述企业均采用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
要求:根据上述所给资料,编制2008年与合并会计报表有关的抵销分录(按各个公司分别编制抵销分录)。
- 正确
- 错误
- A.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项目应该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 B.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町采用当期平均汇率折算
- C.企业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必须进行折算
- D.在对企业境外经营财务报表进行折算前,应当调整境外经营的会计期问和会计政策,使之与企业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相一致
- 正确
- 错误
- A.债务重组日为2008年6月1日
- B.甲公司计入股本的金额为500万元
- C.甲公司计入资本公积一股本溢价的金额为400万元
- D.甲公司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300万元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 B.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 C.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 D.反映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未来生产经营计划
- A.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
- B.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 C.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 D.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 A.已出租的建筑物
- B.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 C.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房产
- 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
- A.营业外支出
- B.营业外收入
- C.管理费用
- D.其他应收款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B.转回存货跌价准备
- C.存货出售结转成本的同时结转之前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 D.盘盈的存货
- A.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 B.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当作为资产列示
- C.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当作为负债列示
- D.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 A.应收某企业货款100万元,鉴于该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本期对应收该企业的账款改按100%提取坏账准备
- B.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所得税会计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C.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费用化
- D.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
- A.56709.38
- B.65718.87
- C.56718.87
- D.65709.38
- A.谨慎性原则
- B.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 C.可比性原则
- D.权责发生制原则
- A.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损失
- B.贷款及应收款项的减值损失
- C.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减值损失
- D.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的减值损失
- E.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
- A.50 000
- B.60 000
- C.47 526
- D.57 031.2
- A.2 000
- B.O
- C.-1 000
- D.1 000
- A.6.6
- B.13.4
- C.11.39
- D.100
- A.494 400
- B.412 000
- C.453 200
- D.41 200
- A.发现本期少记一项经济业务
- B.发现本期错记账户
- C.发现上年行政管理部门少计提折旧500元
- D.发现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A.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 B.少数股东对子公司增加权益性投资
- C.子公司依法减资向少数股东支付的现金
- D.子公司吸收母公司投资收到的现金
- A.第一次收到外币资本时的折算汇率
- B.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 C.投资合同约定汇率
- D.交易日即期汇率
- A.现值
- B.可变现净值
- C.历史成本
- D.公允价值
- A.期末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市价法
- B.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
- C.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法
- 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
- A.O
- B.100
- C.-100
- D.不确定
- A.550
- B.575
- C.585
- D.610
- A.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 B.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 C.投资性房地产摊余金额
- D.投资性房地产的变动损益
- A.20000
- B.0
- C.92000
- D.1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