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第 38 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25%;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商品销售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额;商品销售成本按发生的经济业务逐项结转。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均为主营业务。资产销售均为正常的商业交易,采用公允的交易价格结算。除特别指明外,所售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甲公司2008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及相关资料如下:
(1)12月5日,收到B公司来函,要求对当年11月10日所购商品在销售价格上给予10%的折让(甲公司在该批商品售出时,已确认销售收入200万元,但款项尚未收取)。经查核,该批商品存在外观质量问题。甲公司同意了B公司提出的折让要求。当日,收到B公司交来的税务机关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并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2)12月1日,向A公司销售应税消费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格为1 2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提货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已交A公司,款项尚未收取。为及时收回货款,给予A公司的现金折扣条件如下:2/10,1/20,n/30(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该批商品的实际成本为800万元。
(3)12月12日,与C公司签订 项专利技术使用权转让合同。合同规定,C公司有偿使用甲公司的该项专利技术,使用期为3年,一次性支付使用费300万元;甲公司在合同签订日提供该专利技术资料,不提供后续服务。与该项交易有关的手续已办妥,从C公司收取的使用费已存入银行。
(4)12月9日,收到A公司支付的货款,并存入银行。
(5)12月20日,与F公司签订协议,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委托其代销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的协议价为8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实际成本为640万元,F公司按销售额的10%收取手续费。商品已运往F公司。12月31日,收到F公司开来的代销清单,列明已售出该批商品的75%,款项尚未收到。
(6)12月15日与D公司签订一项为其安装设备的合同。合同规定,该设备安装期限为4个月,合同总价款为400万元。合同签订日预收价款100万元,至12月31日,已实际发生安装费用40万元(均为安装人员工资),预计还将发生安装费用160万元。甲公司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安装劳务的完工程度。假定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初账面价值为170万元,12月24日,转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转让收入24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为170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的余额为13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余额为40万元)。
(8)12月22日,销售材料一批,价款为120万元,该材料发出成本为i00万元。款项已收入银行。
(9)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
(10)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480万元。
(11)除上经济业务外,登记本月发生的其他经济业务形成的有关账户发生额如下:
账户名称
借方发生额(万元) 贷方发生额(万元) 其他业务成本 80 销售费用 40 管理费用 70 财务费用 20 营业收入 60 营业外支出 lOO (12)12月31日,假定甲公司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资料如下表:
2008年12月初 2008年12月末 项 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交易性金融资产 400 400 480 4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70 130 O 0 存货 1 340 1 400 1 600 1 720 固定资产(差异因固定资产折旧不同所致) 6 000 6 400 5 700 6 200 总计 要求:
(1)编制甲公司上述(1)至(10)项经济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08年12月份的利润表。 .
(3)根据资料(12)及其他相关资料,计算甲公司2008年12月份应交所得税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假定不考虑其他交易事项和纳税调整事项)
利润表(简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8年12月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月数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 B.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 C.固定资产的评估净值
- D.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 A.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
- B.对固定资产进行改扩建
- C.对经营租赁租入固定资产进行改良
- D.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E.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A.该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应当全额资本化
- B.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为实际发生利息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
- C.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为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 D.资本化率应根据一般借款以及专门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共同计算确定
- A.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非连续中断时间累计达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 B.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应当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 C.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某部分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且该部分固定资产可供独立使用,则应停止该部分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 D.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某部分固定资产虽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必须待整体完工后方可使用,则需待整体完工后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 A.资产负债表日后,已经存在的赔偿事项得到确定
- B.企业一债务人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突然遭受重大损失,致使企业大笔应收账款不能收回。
- C.法庭对涉及本企业的诉讼案作出判决,此案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发生
- D.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到一财产清查时盘盈的固定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资料。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产计提折旧
-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对投资性房产计提折旧
- C.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D.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 E.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A.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入,应在软件开发完成并交付客户使用后予以确认
- B.包括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应在确认商品销售收入时予以确认
- C.与提供设备相关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在设备的所有权转移时予以确认
- D.宣传媒介的佣金收入,应在相关的广告行为开始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予以确认
- A.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B.发生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 C.发生固定资产修理支出
- D.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A.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被投资方宣告的现金股利
- B.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宣告的现金股利
- C.期末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
- D.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结转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A.预付账款
- B.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 C.可转换公司债券
- D.固定资产
- A.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发生的直接费用
- B.对合营企业投资时,确认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 C.对联营企业投资时,确认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的变动
- D.收到子公司分回的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分配的现金股利
- A.-2300
- B.8900
- C.-2500
- D.1100
- A.45000
- B.110000
- C.135000
- D.145000
- A.23 000
- B.27 000
- C.30 000
- D.33 000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可变现净值
- D.公允价值
- A.18.6
- B.9.2
- C.480
- D.460
- A.30
- B.24
- C.50
- D.18
- A.发生重大企业合并
- B.2007年销售的商品100万元,因产品质量问题,客户于2008年2月8日退货
- C.处置子公司
- D.公司支付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费20万元
- A.113.5
- B.114
- C.112.5
- D.113
- A.200
- B.160
- C.144
- D.180
- A.80(借差)
- B.80(贷差)
- C.72(借差)
- D.72(贷差)
- A.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C.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计税基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D.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A.890
- B.910
- C.880
- D.900
- A.622.2
- B.648.2
- C.666.4
- D.686 .4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B.无形资产
- C.固定资产
- D.资产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