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预算控制
- B.运营分析控制
- C.绩效考评控制
- D.活动控制
- A.协调性
- B.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
- C.数量化和可执行性
- D.灵活性
- A.高低点法
- B.公司价值分析法
- C.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
- D.每股收益分析法
- A.适应市场变化
- B.维持连续生产
- C.降低储存成本
- D.维持均衡生产
- 21
-
因素分析法具体包括()。
- A.现金流量法
- B.连环替代法
- C.差额分析法
- D.构成比率法
- A.每股收益变动率
- B.产销量变动率
- C.经营杠杆系数
- D.财务杠杆系数
- A.筹资数额比较大
- B.筹资成本较低
- C.风险比较小
- D.条件比较严格
- A.从成本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层面来看,成本管理的目标可以区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
- B.成本领先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 C.差异化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则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 D.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是成本控制的目标
- A.只有在使用之前才从供应商处进货,从而将原材料或配件的库存数量减少到最小
- B.只有在出现需求或接到订单时才开始生产,从而避免产成品的库存
- C.可以降低库存成本
- D.减少从订货到交货的加工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 A.单位边际贡献上升
- B.变动成本率上升
- C.保本作业率下降
- D.安全边际率上升
- A.实际耗费与预算金额的差异
- B.实际产量实际工时脱离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形成的差异
- C.实际产量实际工时脱离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形成的差异
- D.实际产量标准工时脱离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形成的差异
- A.70
- B.45
- C.35
- D.15
- A.动态回收期法
- B.净现值法
- C.年金成本法
- D.内含报酬率法
- A.若A、B证券完全负相关,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可以最大程度的抵消
- B.若A、B证券完全正相关,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不能抵消
- C.若A、B证券完全负相关,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不增不减
- D.实务中,相关系数不为1的证券的组合能降低风险,但不能全部消除风险
- A.息税前利润增长率为零
- B.息税前利润为零
- C.固定性资本成本为零
- D.固定经营成本为零
- A.具有长远打算
- B.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
- C.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
- D.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 A.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 B.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
- C.该目标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 D.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 A.制造费用预算
- B.产品成本预算
- C.生产预算
- D.直接材料预算
- A.1994.59
- B.1566.36
- C.1813.48
- D.1423.21
- A.137.5%
- B.37.5%
- C.122.5%
- D.12.5%
- A.4.95%
- B.5%
- C.5.5%
- D.9.5%
- A.股利无关理论
- B.“手中鸟”理论
- C.代理理论
- D.所得税差异理论
- A.2000
- B.1500
- C.1000
- D.500
- A.边际贡献
- B.可控边际贡献
- C.投资报酬率
- D.部门边际贡献
- A.剩余股利政策
- B.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 A.筹资速度较慢
- B.融资成本较高
- C.到期还本负担重
- D.设备淘汰风险大
- A.避税
- B.通货膨胀
- C.债务契约
- D.投资机会
- A.机会成本
- B.交易成本
- C.短缺成本
- D.管理成本
- A.该企业采取的是激进融资策略
- B.该企业采取的是保守融资策略
- C.该企业的风险和收益居中
- D.该企业的风险和收益较高
- 46
-
销售利润率等于()。
- A.安全边际率×变动成本率
- B.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
- C.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 D.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
- A.企业获利能力
- B.企业偿债能力
- C.企业发展能力
- D.企业资产运营能力
- A.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
- B.占比重大的个别资本成本的高低
- C.个别资本成本代数之和的高低
- D.个别债务资本成本代数之和的高低
- A.46
- B.60
- C.68
- D.72
- A.例行性保护条款
- B.一般性保护条款
- C.特殊性保护条款
- D.例行性保护条款或一般性保护条款
- A.波动性流动资产通过自发性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 B.非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通过股东权益资本、长期债务和自发性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 C.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通过股东权益资本、长期债务和自发性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 D.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通过自发性流动负债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