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存货年需要量增加
- B.—次订货成本增加
- C.日耗用量增加
- D.日耗用量降低
- A.给予经营者股票期权奖励
- B.对经营者实行固定年薪制
- C.要求经营者定期披露信息
- D.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告
- 1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无风险收益率=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
- B.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 C.必要收益率=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 D.必要收益率=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
- A.降低投资者的持券风险
- B.强制债券持有者积极行使转股权
- C.使投资者有权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将债券卖回给发债公司
- D.使发行公司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按照较高的票面利率支付利息所蒙受的损失
- A.防护控制
- B.前馈控制
- C.反馈控制
- D.过程控制
- A.预计材料采购量
- B.预计销售量
- C.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
- D.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
- A.盈余的稳定性
- B.资产的流动性
- C.投资机会
- D.资本成本
- A.经营杠杆反映的是产销业务量的变化对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
- B.如果没有固定性经营成本,则不存在经营杠杆效应
- C.经营杠杆系数的大小是由固定性经营成本和息税前利润共同决定的
- D.如果经营杠杆系数为1,表示不存在经营杠杆效应
- A.专门决策预算
- B.销售费用预算
- C.制造费用预算
- D.利润预算
- A.宏观经济形势变动
- B.世界能源状况变化
- C.发生经济危机
- D.被投资企业出现经营失误
- A.降低正常销售量
- B.降低固定成本
- C.降低销售单价
- D.提局利润
- A.增加对流动资产上资金的投资
- B.减少对流动资产上资金的投资
- C.对流动资产上资金的投资呈波动性
- D.以上都不正确
- A.11.11%
- B.10%
- C.9.09%
- D.12%
- A.每股收益分析法
- B.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
- C.公司价值分析法
- D.销售百分比法
- A.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x销售成本率
- B.边际贡献的增加=销售量增加x边际贡献率
-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资本成本率
- D.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赊销额x平均收现期
- A.30
- B.50
- C.60
- D.90
- A.资本成本
- B.企业所得税税率
- C.产品变动成本
- D.销售量的变化
- A.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最小
- B.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最大
- C.边际保险储备成本大于边际缺货损失
- D.边际保险储备成本小于边际缺货损失
- A.220
- B.230
- C.250
- D.200
- A.净资产收益率
- B.总资产净利率
- C.总资产周转率
- D.营业净利率
- A.营运资金减少
- B.营运资金增加
- C.流动比率降低
- D.流动比率提高
- A.50%
- B.100%
- C.25%
- D.40%
- A.企业销售增长情况
- B.贷款人与信用评级机构
- C.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态度
- D.企业的产品在顾客中的声誉
- A.在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下,企业维持低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人比
- B.只要不可预见的事件没有损坏公司的流动性而导致严重的问题发生,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可能是有利可图的
- C.对流动资产的高投资可能导致较低的投资收益率,但由于有较大的流动性,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
- D.在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下,企业维持较高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
- A.股东会
- B.董事会
- C.财务部门
- D.销售部门
- A.厂房
- B.股票
- C.汇票
- D.专利权
- A.企业现金最高余额
- B.有价证券的Et利息率
- C.有价证券的每次转换成本
- D.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态度
- A.该组合的风险能完全抵消
- B.该组合的风险收益率为零
- C.该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大于其中任一股票的收益率
- D.该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标准差会小于组合中较高的标准差
- A.4%
- B.5%
- C.20%
- D.25%
- A.在单位成本和市价之间
- B.在单位变动成本和市价之间
- C.在单位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以上,市价以下
- D.在单位变动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以上,市价以下
- A.讨论分析计划期内应该发生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
- B.划分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和可避免费用项目
- C.划分不可延缓费用项目和可延缓费用项目
- D.讨论分析上一期发生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
- A.定性预测法
- B.销售百分比法
- C.资金习性预测法
- D.成本习性预测法
- A.股利无关论
- B.“手中鸟”理论
- C.股利相关论
- D.股利分配的所得税差异理论
- A.信用期间越长,企业坏账损失越小
- B.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间,会引起收账费用增加
- C.延长信用期间,不利于增加毛利
- D.信用期间越长,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