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公司设立时股东人数要求不同
- B.股东的股权表现形式不同
- C.股份转让的限制不同
- D.经营方式不同
- A.政府
- B.股东
- C.债权人
- D.供应商
- A.企业的经营状况
- B.企业的信用等级
- C.国家的货币供应量
- D.管理者的风险偏好
- A.息税前利润
- B.利息
- C.所得税税率
- D.权益资本成本
- A.提高产品价格
- B.出售多余设备
- C.停产不利产品
- D.削减存货
- A.如果销售量增加10%,息税前利润将增加60%
- B.如果息税前利润增加30%,每股收益将增加90%
- C.如果销售量增加10%,每股收益将增加60%
- D.如果每股收益增加30%,销售量需要增加5%
- A.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水平是否合理
- B.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 C.判断企业的营运能力
- D.揭示企业在财务状况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 A.比较分析法要求比较的双方必须具有可比性
- B.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比率分析法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 C.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注意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 D.无论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得出的分析结论是比较全面的
- A.组建公司的成本低
- B.不会存在代理问题
- C.双重课税
- D.可以无限存续
- A.股票期权
- B.解聘
- C.接收
- D.限制性借债
- A.降低平均资本成本率
- B.提高普通股每股收益
- C.提高企业的息税前利润
- D.提高企业价值
- A.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 B.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 C.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 D.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 A.风险中立者
- B.风险追求者
- C.风险回避者
- D.风险漠视者
- A.原始投资额
- B.资本成本
- C.项目计算期
- D.现金净流量
- A.126.5%
- B.109.25%
- C.104.5%
- D.120.18%
- A.集权型
- B.分权型
- C.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
- D.集权与分权相制约型
- A.不会导致公司现金流出
- B.会增加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
- C.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
- D.一定会使公司的股价下降
- A.4790.8
- B.3790.8
- C.2790.8
- D.4169.88
- A.半变动成本
- B.半固定成本
- C.延期变动成本
- D.曲线变动成本
- A.任何企业都无法长期单独地负担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增加的成本
- B.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所有者或股东权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 C.企业遵从政府的管理、接受政府的监督,也属于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 D.企业要想增大企业价值,必须把社会责任作为首要问题来对待
- A.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多地集中财权
- B.依托环境预期与战略发展规划,要求企业总部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取向等因素,对不同财务管理体制及其权力的层次结构作出相应的选择与安排
- C.集权型或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本质上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政策,是企业基于环境约束与发展战略考虑顺势而定的权变性策略
- D.财务决策权的集中与分散有固定的模式,同时选择的模式也是不变的
- A.利润最大化
- B.企业价值最大化
- C.股东财富最大化
- D.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 A.财务管理为核心
- B.产权管理为核心
- C.战略管理为核心
- D.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为核心
- A.经济环境
- B.金融环境
- C.市场环境
- D.技术环境
- A.U型组织
- B.H型组织
- C.M型组织
- D.S型组织
- A.资产负债率
- B.营业增长率
- C.应收账款周转率
- D.资本保值增值率
- A.筹资风险小
- B.限制条款少
- C.筹资额度大
- D.资本成本低
- A.16%
- B.16.6%
- C.15%
- D.15.4%
- A.P=1000×(P/A,i,8)×(P/F,i,2)
- B.P=1000×[(P/A,i,7)+1]×(P/F,i,3)
- C.P=1000×(F/A,i,8)×(P/F,i,10)
- D.P=1000×[(P/A,i,10)-(P/A,i,3)]
- A.账面价值权数
- B.目标价值权数
- C.市场价值权数
- D.历史价值权数
- A.145
- B.150
- C.155
- D.170
- A.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不合理的,需要进行调整
- B.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 C.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
- D.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
- A.16.18%
- B.20%
- C.14%
- D.18.37%
- A.-3.75%
- B.-2.5%
- C.-1.5%
- D.-1%
- A.解聘
- B.接收
- C.激励
- D.停止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