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筹资风险小
- B.筹资速度快
- C.资本成本低
- D.筹资数额大
- A.资产周转率法
- B.销售收入利润率法
- C.成本利润率法
- D.投资资本回报率法
- A.股票
- B.互换
- C.债券
- D.掉期
- A.优化股权结构
- B.提升公司形象
- C.提高资本市场认同度
- D.提高公司资源整合能力
- A.融资权
- B.担保权
- C.收益分配权
- D.经营权
- A.资本成本是指资金的占用费
- B.对出资者而言,资本成本表现为让渡资本使用权所带来的投资报酬
- C.对筹资者而言,资本成本表现为取得资本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
- D.如果经济过热,筹资的资本成本就低
- A.成本费用预算
- B.利润预算
- C.销售预算
- D.资本支出预算
- A.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
- B.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 C.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
- D.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0%
- A.固定成本是指不直接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 B.按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
- C.延期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的固定基数,在此基数内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在此基数之上的其余部分,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
- D.递减曲线成本是递减的
- A.1
- B.1.5
- C.2
- D.4/3
- A.股票期权
- B.绩效股
- C.限制性借债
- D.接收
- A.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 B.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 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D.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 A.所得税差异理论
- B.“手中鸟”理论
- C.信号传递理论
- D.代理理论
- A.剩余股利政策
-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 A.成本规划
- B.成本核算
- C.成本控制
- D.成本分析
- 27
-
某公司2009年税后净利润为2000万元,2010年投资计划需要资金2200万元。如果该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2009年发放的股利为680万元,则该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所占的比例为( )。
- A.40%
- B.50%
- C.60%
- D.68%
- A.-30
- B.100
- C.-150
- D.-300
- A.生产部门
- B.销售部门
- C.供应部门
- D.管理部门
- A.数量较多的存货
- B.占用资金较多的存货
- C.品种较多的存货
- D.库存时间较长的存货
- A.21500
- B.14000
- C.12000
- D.0
- A.11.72%
- B.10.58%
- C.11%
- D.11.14%
- A.2.0
- B.2.5
- C.3.2
- D.4.0
- A.证券期权性
- B.资本转换性
- C.资本成本较低
- D.赎回与回售
- A.股票只能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 B.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
- C.公司破产后,优先清偿股东的损失
- D.股票具有风险性
- A.90
- B.60
- C.110
- D.80
- A.降低利息费用
- B.降低固定成本水平
- C.降低变动成本
- D.提高产品销售单价
- A.应付账款
- B.应付票据
- C.应付债券
- D.应付销售人员薪酬
- A.增量预算法
- B.弹性预算法
- C.滚动预算法
- D.零售预算法
- A.专利权
- B.商标权
- C.非专利技术
- D.特许经营权
- A.财务风险较小
- B.限制条件较少
- C.资本成本较低
- D.融资速度较快
- A.105
- B.157.5
- C.217.5
- D.280
- A.销售预算
- B.材料采购预算
- C.现金预算
- D.资本支出预算
- A.有利于规避企业短期行为
- B.有利于量化考核和评价
- C.有利于持续提升企业获利能力
- D.有利于均衡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 A.强化内部人控制
- B.解聘总经理
- C.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
- D.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
- A.进行长期投资
- B.签订长期购货合同
- C.取得长期借款
- D.签订长期销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