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该上市公司的分公司的经理
- B.该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配偶的弟弟
- C.持有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2%的股东郑某的岳父
- D.持有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0%的甲公司的某董事的配偶
- 正确
- 错误
- A.发现2010年10月取得的一项固定资产尚未入账
- B.发生火灾导致存货损失100万元
- C.公司在一起历时半年的诉讼中败诉,需支付赔偿金额150万元,公司已于2010年底确认预计负债30万元
- D.完成所售电梯的安装工作,确认收入,该电梯系甲公司2010年向乙公司销售的,安装工作是该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 A.交易动机
- B.预防动机
- C.投机动机
- D.在银行为维持补偿性余额
- A.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
- B.财务预算是指企业根据各种预测信息和各项财务决策确立的预算指标和编制的财务计划
- C.财务控制就是对预算和计划的执行进行追踪监督、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保证预算的实现
- D.财务规划和预测首先要以全局观念,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对未来宏观、微观形势的预测,来建立企业财务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 B.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
- C.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D.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A.拆借市场
- B.股票市场
- C.融资租赁市场
- D.票据贴现市场
- A.货币只有经过投资和再投资才能增值,不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货币不会增值
- B.一般情况下,资金的时间价值应按复利方式来计算
- C.资金时间价值不是时间的产物,而是劳动的产物
- D.不同时期的收支不宜直接进行比较,只有把它们换算到相同的时间基础上,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和比率的计算
- A.对于未决诉讼,仅对于应诉人而言属于或有事项
- B.或有事项必然形成或有负债
- C.或有负债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
- D.或有事项的现时义务在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 A.期望值
- B.概率分布
- C.方差
- D.标准离差
- 3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股票回购的方式之一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
- B.股票分割具有可使股票每股市价降低。促进股票流通和交易的作用
- C.发放股票股利的优点是可免付现金,保留下来的现金可用于追加投资,扩大经营
- D.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原因之一是使股东少纳税
- A.管理费用
- B.制造费用
- C.财务费用
- D.研发支出
- A.风险
- B.利率
- C.通货膨胀
- D.所得税
- 33
-
股票的特点包括( )。
- A.永久性
- B.流通性
- C.风险性
- D.参与性
- A.股利收入
- B.出售时的收入
- C.资本利得
- D.利息收入
- A.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B.紧急额外购入成本
- C.存货的破损变质损失
- D.存货的保险费用
- A.企业现金最高余额
- B.有价证券的Et利息率
- C.有价证券的每次转换成本
- D.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态度
- A.折扣率呈反方向变化
- B.信用期呈反方向变化
- C.折扣期呈反方向变化
- D.折扣率、信用期均呈同方向变化
- A.50
- B.-60
- C.60
- D.-50
- A.DCL=DOL×DFL
- B.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 C.反映产销量变动对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的影响
- D.复合杠杆系数越大,企业风险越大
- A.卖方不提供现金折扣
- B.买方接受折扣,在折扣期内付款
- C.卖方提供现金折扣,买方采用支票立即付款
- D.买方放弃折扣,在信用期内付款
- A.14.76%
- B.16.16%
- C.17.6%
- D.12%
- A.40%
- B.30%
- C.20%
- D.10%
- A.流动比率
- B.资本金利润率
- C.资产负债率
- D.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
- A.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 B.发行股票收到现金投资款
- C.向银行借入一笔长期借款
- D.购入固定资产支付资金
- A.现金预算
- B.销售预算
- C.生产预算
- D.预计资产负债表
- A.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 B.固定性转换成本
- C.现金短缺成本
- D.现金保管费用
- A.职工培训费
- B.保险费
- C.新产品研究开发费
- D.广告费
- A.税前利润
- B.息税前利润
- C.边际贡献
- D.净利润
- A.所有者权益总额均不变
- B.股东持股比例均不变
- C.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均不变
- D.股票数量都会增加
- A.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 B.制造成本定价法
- C.保本点定价法
- D.目标利润定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