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戊公司只生产销售甲产品,该产品全年产销量一致。2013年固定成本总额为4800万元,该产品生产和销售资料如下表所示:
2013年甲产品生产和销售资料 单位:万台
项目 产销量(万台) 单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甲产品 17 500 200 经过公司管理层讨论,公司2014年目标利润总额为600万元(不考虑所得税)。假设甲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不变。为了实现利润目标,根据销售预测,对甲产品2014年四个季度的销售量做出如下预计,见下表:
2014年分季度销售量预测数 单位:万台
季度 一 二 三 四 全年 预计销售量 3 4 5 6 18 若每季末预计的产成品存货占下个季度销售量的10%,2014年末预计的产成品存货数为0.2万台。各季预计的期初存货为上季末预计的期末存货。2013年第四季度的期末存货为0.2万台。根据以上资料。戊公司编制2014年生产预算如下表所示:
2014年生产预算表 单位:万台
季度 一 二 三 四 全年 预计销售量 加: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
合计
减: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
预计生产量
* (A)
*
0.2
*
4 0.5
4.5
*
(B)
5 *
*
(C)
*
6 0.2
6.2
*
*
* 0.2
*
*
*
表中**表示省略的数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2013年的边际贡献总额和边际贡献率;
(2)计算甲产品2013年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
(3)计算甲产品2013年的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率,并根据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般标准,判断公司经营安全与否;
(4)计算2014年实现目标利润总额600万元的销售量。
(5)确定2014年生产预算表中英文字代表的数值(不需要列示计算过程)
- 2
-
D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销售净利率为10%,股利支付率为70%,201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2011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产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期末数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净值
无形资产
800 700
1500
2000
1000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长期借款
股本(每股面值1元)
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
800 600
1200
1000
1800
600
资产总计 6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6000 公司现有生产能力已经达到饱和,2012年计划销售收入达到6000万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需新增设备一台,需要200万元资金。据历年财务数据分析,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各项目随销售额同比率增减。假定2012年销售净利率和股利支付率与上年一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2011年长期借款的平均年利率为4%(无手续费),权益资本成本为15%。
要求:
(1)计算2012年需增加的营运资金(增加的营运资金=增加的流动资产-增加的流动负债);
(2)计算2012年需增加的资金数额;
(3)计算2012年需要对外筹集的资金量;
(4)假设2012年对外筹集的资金是通过发行普通股解决,普通股发行价格为8元/股,发行费用为发行价格的15%,计算普通股的筹资总额以及发行的普通股股数;
(5)假设2012年对外筹集的资金是通过按溢价20%发行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10%,面值为1000元,每年年末付息的公司债券解决,发行费率为5%。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计算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
(6)如果预计2012年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为800万元 ,采用每股收益法确定应该采用哪种筹资方式;
(7)如果发行债券会使得权益资本成本提高5个百分点;而增发普通股时,权益资本成本仍然为15%。根据筹资后的平均资本成本确定应该采用哪种筹资方式。
已知:(P/A,4%,5)=4.4518、(P/A,5%,5)=4.3295、(P/F,4%,5)=0.8219、(P/F,5%,5)=0.7835
- 4
-
某公司年终利润分配前的股东权益项目资料如下:
公司股票的现行每股市价为35元,每股收益为3.5元。股本—普通股(每股面值2元,200万股) 400万元 资本公积 160万元 未分配利润 840万元 所有者权益合计 1400万元 要求计算回答下述四个互不相关的问题:
(1)计划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的金额按现行市价计算(市价超过面值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计算完成这一分配方案的股东权益各项目数额。
(2)若按1股分为2股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计算股东权益各项目数额、普通股股数。
(3)假设利润分配不改变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公司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发放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按现行市价计算,并按新股数发放现金股利,且希望普通股市价达到每股30元,计算每股现金股利应有多少?
(4)为了调整资本结构,公司打算用现金按照现行市价回购4万股股票,假设净利润和市盈率不变,计算股票回购之后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采用工作量法计提的折旧
- B.不动产财产保险费
- C.直接材料费
- D.写字楼租金
- A.筹资能力较强
- B.企业的资产有较强的变现能力,现金的来源较充裕
- C.净利润金额较大
- D.投资机会较多
- 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短期行为
- B.考虑了风险因素
- C.对上市公司而言,比较容易衡量
- D.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A.可以评价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 B.反映每股股利与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
- C.股利发放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 D.是每股股利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率
- A.拆借市场
- B.股票市场
- C.融资租赁市场
- D.票据贴现市场
- A.信用期为30天
- B.折扣期为10天
- C.现金折扣成本为12万元
- D.现金折扣成本为120万元
- A.公司重组时的银行借款
- B.改制时未退还职工的集资款
- C.上市公司依法发行的可转换债券
- D.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国有企业债权
- A.资本支出预算
- B.生产预算
- C.管理费用预算
- D.销售预算
- A.在经济复苏期企业应当增加厂房设备
- B.在经济繁荣期企业应减少劳动力,以实现更多利润
- C.在经济衰退期企业应减少存货
- D.在经济萧条期企业应裁减雇员
- A.剩余股利政策
- B.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 C.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 A.明确分层管理思想
- B.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 C.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分立
- D.与控制股东所有制形式相对应
- A.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 B.制造成本定价法
- C.保本点定价法
- D.目标利润定价法
- A.构成比率
- B.动态比率
- C.相关比率
- D.效率比率
- A.高低点法
- B.回归分析法
- C.技术测定法
- D.账户分析法
- A.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可充分展示其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使决策的统一化、制度化得到有力的保障
- B.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进所属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成长
- C.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在经营上可以充分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 D.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在管理上可以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
- A.筹资速度较快
- B.资本成本负担较轻
- C.不能形成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
- D.筹资弹性小
- A.发行短期融资券
- B.应付账款筹资
- C.短期借款
- D.融资租赁
- A.减少存货量
- B.减少应付账款
- C.放宽赊销信用期
- D.利用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
- A.11.67%
- B.8.33%
- C.10.33%
- D.无法计算
- A.企业筹资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 B.筹资规模要较资金需要量大,以充分满足企业资金需要
- C.要合理预测确定资金需要的时间
- D.要选择经济、可行的资金来源
- A.剩余股利政策
- B.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 D.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 A.流动比率提高
- B.流动比率降低
- C.流动比率不变
- D.无法判断
- A.16.67%
- B.20%
- C.25%
- D.120%
- A.10%
- B.5%
- C.10.25%
- D.10.75%
- A.U型组织以职能化管理为核心
- B.现代意义上的H型组织既可以分权管理,也可以集权管理
- C.M型组织下的事业部在企业统一领导下,可以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 D.H型组织比M型组织集权程度更高
- A.126.5%
- B.109.25%
- C.104.5%
- D.120.18%
- A.使用现金浮游量
- B.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 C.支票代替汇票
- D.透支
- A.上升
- B.下降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A.收回应收账款
- B.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 C.用银行存款购入生产设备
- D.用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
- A.成本动因可作为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分配的依据
- B.成本动因可按作业活动耗费的资源进行度量
- C.作业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驱动因素
- D.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 A.826
- B.842
- C.778
- D.794
- A.财务预算多为长期预算
- B.财务预算又被称作总预算
- C.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
- D.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
- A.人工费
- B.培训费
- C.材料费
- D.折旧费
- A.进行长期投资
- B.签订长期购货合同
- C.取得长期借款
- D.签订长期销货合同
- A.与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债务筹资其他方式相比,银行借款的筹资速度快
- B.银行借款的资本成本较高
- C.与发行公司债券相比较,银行借款的限制条款多
- D.筹资数额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