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己公司现有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鉴于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准备购置一条生产线,公司及生产线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己公司生产线的购置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生产线的购买成本为7200万元,预计使用6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10%。生产线投产时需要投入营运资金1200万元,以满足日常经营活动需要,生产线运营期满时垫支的营运资金全部收回。生产线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1880万元,每年新增付现成本8800万元,假定生产线购入后可立即投入使用。
B方案生产线的购买成本为7200万元,预计使用8年,当设定贴现率为12%时,净现值为3228.94万元。
资料二:己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相关税金,公司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表所示:
货币时间价值系数表
资料三:己公司目前资本结构(按市场价值计算)为:总资本40000万元,其中债务资本16000万元(市场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平均年利率为8%),普通股股本24000万元(市价6元/股,4000万股)。公司今年的每股股利(D0)为0.3元,预计股利年增长率为10%,且未来股利政策保持不变。年度(n) 1 2 3 4 5 6 7 8 (P/F,12%,n) 0.8929 0.7972 0.7118 0.6355 0.5674 0.5066 0.4523 0.4039 (P/A,12%,n) 0.8929 1.6901 2.4018 3.0373 3.6048 4.1114 4.5638 4.9676 资料四:己公司投资所需资金7200万元需要从外部筹措,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为全部增发普通股,增发价格为6元/股。方案二为全部发行债券,债券年利率为10%,按年支付利息,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假设不考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筹资费用。己公司预期的年息税前利润为4500万元。
要求:
(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计算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投资期现金净流量;②年折旧额;③生产线投入使用后第1-5年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④生产线投入使用后第6年的现金净流量;⑤净现值。
(2)分别计算A.B方案的年金净流量,据以判断己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资料四:①计算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以息税前利润表示);②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每股收益;③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判断己公司应选择哪一种筹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4)假定己公司按方案二进行筹资,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资料四计算:①己公司普通股的资本成本;②筹资后己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2
-
戊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为了综合分析上年度的经营业绩,确定股利分配方案,公司董事会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戊公司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表所示:
戊公司资产负债表简表(2012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产 年末金额 负债和股东权益 年末余额 货币资金 4000 流动负债合计 20000 应收账款 12000 非流动负债合计 40000 存货 14000 负债合计 60000 流动资产合计 30000 股东权益合计 40000 非流动资产合计 70000 资产总计 100000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100000 资料二:戊公司及行业标杆企业部分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财务指标的计算如需年初、年末平均数时使用年末数代替);
戊公司及行业标杆企业部分财务指标(2012年)
注:表中“*”表示省略的数据。项目 戊公司 行业标杆企业 流动比率 (A) 2 速动比率 (B) 1 资产负债率 * 50% 销售净利率 * (F) 总资产周转率(次) * 1.3 总资产净利率 (C) 13% 权益乘数 (D) (G) 净资产收益率 (E) (H) 资料三:戊公司2012年销售收入为146977万元。净利润为9480万元。2013年投资计划需要资金156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产负债率为60%,公司一直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要求:
(1)确定表中英文字母代表的数值(不需要列示计算过程)。
(2)计算戊公司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标杆企业的差异,并使用因素分析法依次测算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差异的影响。
(3)计算戊公司2012年度可以发放的现金股利金额。
- 3
-
甲、乙两种产品2013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2)每月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产品名称 产量(件) 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单位产品成本 甲 100 50 40 乙 200 80 30
要求: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4000 5 1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4000 30 1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40000 200 8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2000 6 4 (1)计算作业成本法下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
(2)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作业名称 质量检验 订单处理 机器运行 设备调整准备 合计 作业成本(元) 作业动因 分配率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属于减少风险
- B.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属于转移风险
- C.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等措施属于接受风险
- D.有计划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属于规避风险
- A.β值恒大于0
- B.市场组合的β值恒等于1
- C.β系数为零表示无系统风险
- D.β系数既能衡量系统风险也能衡量非系统风险
- A.提高基期息税前利润
- B.增加基期的负债资金
- C.减少基期的负债资金
- D.降低基期的变动成本
- A.固定成本是指不直接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 B.按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
- C.延期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的固定基数,在此基数内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在此基数之上的其余部分,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
- D.递减曲线成本是递减的
- A.交易的金融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 B.交易金融工具的价格平稳、风险较小
- C.其主要功能是实现长期资本融通
- D.资本借贷量大
- A.研发失败风险
- B.生产事故风险
- C.通货膨胀风险
- D.利率变动风险
- A.通货膨胀
- B.筹资规模
- C.经营风险
- D.资本市场效率
- A.现金持有量越小,总成本越大
- B.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大
- C.现金持有量越小,短缺成本越大
- D.现金持有量越大,管理总成本越大
- A.数量化
- B.表格化
- C.可伸缩性
- D.可执行性
- A.发行债券
- B.吸收直接投资
- C.融资租赁
- D.发行股票
- A.0.25
- B.0.75
- C.1.05
- D.1.25
- A.市盈率
- B.每股收益
- C.销售净利率
- D.每股净资产
- A.账面价值权数
- B.目标价值权数
- C.市场价值权数
- D.历史价值权数
- A.职工培训费用
- B.管理人员基本薪酬
- C.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
- D.按销售额提成的销售人员佣金
- A.每期对存货的总需求降低
- B.每次订货费用降低
- C.每期单位存货储存费率降低
- D.存货的采购单价降低
- A.股票期权模式
- B.限制性股票模式
- C.股票增值权模式
- D.业绩股票激励模式
- A.不会导致公司现金流出
- B.会增加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
- C.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
- D.会对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
- A.向股东分配股利
- B.提取任意公积金
- C.提取法定公积金
- D.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A.如果企业产销业务量稳定,则该企业可以较多地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
- B.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融通资金
- C.稳健的管理当局偏好于选择低负债比例的资本结构
- D.当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市场利率较低,企业债务资金成本降低
- A.财务管理的五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B.筹资是基础
- C.收入与分配管理贯穿于投资、筹资和营运活动的全过程
- D.收入与分配管理影响着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
- A.财务部
- B.董事会
- C.监事会
- D.股东会
- A.以货币资产出资
- B.以工业产权出资
- C.以实物资产出资
- D.以土地使用权出资
- A.确定财务计划指标的方法一般有平衡法、因素法、比例法和定额法等
- B.财务计划是财务战略的具体化,是财务预算的分解和落实
- C.财务控制的方法通常有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几种
- D.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全面落实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要求
- A.与银行借款相比,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条件多
- B.在预计市场利率持续上升的金融市场环境下,能够锁定资本成本
- C.相对于银行借款来说,资本成本较高
- D.一次筹资数额大
- A.票据
- B.互换
- C.各种远期合约
- D.资产支持证券
- A.解聘
- B.接收
- C.激励
- D.停止借款
- A.集权型
- B.分权型
- C.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
- D.以上都不是
- A.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 B.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预算产量下实际成本
- C.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预算产量下标准成本
- D.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标准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 45
-
企业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从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到物流服务上下游密切关联的产业集群,当前集团总部管理层的素质较高,集团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较好。据此判断,该集团最适宜的财务管理体制类型是( )。
- A.集权型
- B.分权型
- C.自主型
- D.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
- A.使保险储备的订货成本与持有成本之和最低的存货量
- B.使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之和最低的存货量
- C.使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最低的存货量
- D.使缺货损失最低的存货量
- A.留存收益筹资可以维持公司的控制权结构
- B.留存收益筹资不会发生筹资费用,因此没有资本成本
- C.留存收益来源于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和企业的未分配利润
- D.留存收益筹资有企业的主动选择,也有法律的强制要求
- A.强化内部人控制
- B.解聘总经理
- C.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
- D.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
- A.筹资渠道少
- B.承担无限责任
- C.企业组建成本高
- D.所有权转移较困难
- A.现金
- B.产成品
- C.应收账款
- D.交易性金融资产
- A.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大则经营风险大
- B.在息税前利润为正的前提下,经营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
- C.在息税前利润为正的前提下,息税前利润越小,经营杠杆效应越大
- D.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就存在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