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第 49 题
- 3
-
第 50 题 已知某企业拟投资三个项目,其相关资料如下:
(1)甲方案的税后净现金流量为:NCF0=-1000万元,NCF1=0万元,NCF2~6=250万元。
(2)乙方案的资料如下:
项目原始投资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00万元,其余为无形资产投资。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10年。除流动资金投资在第2年末投入外,其余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固定资产的寿命期为10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满有50万元的净残值;无形资产投资从投产年份起分10年摊销完毕;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收回。
预计项目投产后,每年发生的相关营业收入为800万元,每年预计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100万元,职工薪酬120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率3%。该企业不交纳营业税和消费税。
(3)丙方案的现金流量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该企业所得税税率25%,设定折现率10%。假设三个方案利息费用均为零。T
O 1 2 3 4 5 6~10 11 合计 原始投资 500 500 O O O O O O 1000 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 O O 172 172 172 182 182 182 1790 年折旧、摊销额 0 O 78 78 78 72 72 72 738 回收额 0 O 0 0 0 O O 280 280 税后净现金流量 (A) (B) 累计税后净现金流量 (C) 要求:
(1)指出甲方案项目计算期。
(2)计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投产后各年的经营成本;
②投产后各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不含营业税金及附加);
③投产后各年应交增值税和各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④投产后各年的息税前利润;
⑤各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3)根据上表的数据,写出表中用字母表示的丙方案相关税后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税后净现金流量,并指出该方案的资金投入方式。
(4)计算甲、乙、丙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5)计算甲乙两个方案的净现值(假设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并据此评价甲乙两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6)假定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为100万元。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为企业作出项目投资的决策。
已知:(P/A,10%,5)=3.7908
(P/F,10%,1)=0.9091
(P/F,10%,2)=0.8264
(P/A,10%,9)=5.7590
(P/F,10%,12)=0.3186
(P/A,10%,12)=6.8137
- 4
-
第 48 题 已知:某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为20000万元,销售净利率为12%,净利润的60%分配给投资者。201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单位:万元):
该公司2011年计划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30%,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需新增设备一台,价值148万元。据历年财务数据分析,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随销售额同比率增减。公司如需对外筹资,可按面值1000元发行票面年利率为10%、期限为10年、每年年末付息的公司债券解决。假定该公司2011年的销售净利率和利润分配政策与上年保持一致,公司债券的发行费用为1%,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资产
期末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 1OOO 应付账款 1000 应收账款 3000 应付票据 2000 存货 8000 长期借款 9000 固定资产 7000 实收资本 4000 无形资产 1000 留存收益 2000 资产总计 18000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 18000 要求:
(1)计算2011年公司需增加的营运资金。
(2)预测2011年需要对外筹集的资金量。
(3)计算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采用一般模式)。
- 5
-
第 47 题 B公司目前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用政策。可供选择的方案,有关数据如下:
12%。NH公司决定追加投资100万元,若投向A投资中心,每年可增加经营利润20万元;若投向B投资中心,每年可增加经营利润15万元。
要求:
(1)计算追加投资前A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
(2)计算追加投资前B投资中心的经营资产;
(3)计算追加投资前NH公司的投资报酬率;
(4)若A投资中心接受追加投资,计算其剩余收益;
(5)若B投资中心接受追加投资,计算其投资报酬率。
为了扩大销售,公司拟改变现有的信用政策,有两个
如果采用方案二,估计会有20%的顾客(按销售量计算,下同)在10天内付款、30%的顾客在20天内付款,其余的顾客在30天内付款。当前 方案一 方案二 信用条件 n/30 n/60 2/10,1/20,n/30 年销售量(件) 72000 86400 79200 销售单价(元) 5 5 5 边际贡献率 0.2 0.2 0.2 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元) 3000 5000 2850 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元) 6000 10000 5400 平均存货水平(件) 10000 15000 11000 平均应付账款(元) 50000 60000 70000 假设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为10%;一年按360天计算,每件存货成本按变动成本3元计算。
要求:填写下表并回答哪一个方案更好些?
目前 方案1 方案2 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 增加的边际贡献 应收账款平均收现天数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差额 存货应计利息 存货应计利息差额 应付账款节约利息 应付账款节约利息差额 收账费用 收账费用差额 坏账损失 坏账损失差额 现金折扣成本 现金折扣差额 净损益差额
- 6
-
第 46 题
- 正确
- 错误
- 15
-
第 37 题 企业所有者作为投资人必须对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地了解和掌握,主要进行各方面综合分析,并关注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
- 正确
- 错误
- A.投资资金来源无限制
- B.各投资方案需要的人力、物力均能得到满足
- C.每一方案是否可行,需要考虑其他方案的影响
- D.投资资金无优先使用的排序
- A.当企业产销业务量以较高水平增长时,企业可以采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
- B.在企业初创阶段,经营风险高,企业应当控制负债比例
- C.在企业发展成熟阶段,企业可适度增加债务资本比重
- D.当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市场利率较高,企业债务资本成本增大
- A.偿还部分借款利息
- B.偿还部分借款本金
- C.出售短期投资
- D.进行短期投资
- A.企业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
- B.投资者对该股票的评价越高
- C.投资于该股票的风险越大
- D.投资于该股票的风险越小
- A.直接投资
- B.生产性投资
- C.垫支资本投资
- D.对内投资
- A.生产预算
- B.销售预算
- C.材料采购预算
- D.现金预算
- A.付款期限为10天,现金折扣为10%,信用期限为20天
- B.信用期限为20天,现金折扣为1/10
- C.赊销期限为20天,如果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10%的现金折扣
- D.如果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否则应在20天内按全额付款
- A.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可以随时按事先规定的价格或转换比率,自由地选择转换为公司普通股
- B.可转换债券筹资在股价大幅度上扬时,存在减少筹资数量的风险
- C.认股权证具有实现融资和股票期权激励的双重功能
- D.认股权证本身是一种认购普通股的期权,它没有普通股的红利收入,也没有普通股相应的投票权
- A.250000
- B.170000
- C.266667
- D.350000
- A.弹性预算
- B.定期预算
- C.连续预算
- D.固定预算
- A.上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40万元
- B.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70万元
- C.上年第三季度销售的应收账款7万元在预计年度第一季度可以全部收回
- D.第一季度收回的期初应收账款为27万元
- A.净现值
- B.净现值率
- C.内部收益率
- D.总投资收益率
- A.20%
- B.11.1%
- C.9.8%
- D.10.1%
- A.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 B.应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
- C.应运用例外原则
- D.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 A.213.47
- B.185.54
- C.193.14
- D.167.87
- A.25.9%
- B.21.9%
- C.24.4%
- D.25.1%
- A.例行性保护条款
- B.一般性保护条款
- C.特殊性保护条款
- D.例行性保护条款或一般性保护条款
- A.拥有足够的现金对于降低企业风险,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债务的可清偿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 B.企业持有现金的目的是应付日常的业务活动
- C.一个希望尽可能减少风险的企业倾向于保留大量的现金余额,以应付其交易性需求和大部分预防性资金需求
- D.除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外,许多公司持有现金是作为补偿性余额
- A.投资国债
- B.投资金融债券
- C.两种皆可
- D.两种皆不可行
- A.无法计算
- B.3.91
- C.4.10
- D.3.92
- A.11130
- B.14630
- C.10070
- D.13560
- A.现金折扣的比率越高越好
- B.企业的现金折扣率一般只有一个
- C.现金折扣可以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
- D.采取现金折扣比不采取现金折扣有利
- A.资本收益率属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的基本指标
- B.应收账款周转率属于反映资产质量状况的修正指标
- C.资本保值增值率属于反映经营增长状况的修正指标
- D.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属于反映债务风险状况的修正指标
- A.利润最大化
- B.企业价值最大化
- C.股东财富最大化
- D.相关者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