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 51 题已知:某公司只生产一种甲产品,该产品只消耗一种直接材料A。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07年该公司计划生产1 000件甲产品,每件标准成本100元,共中A材料的价格标准为200元/千克,用量标准为0.4千克/件,即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80元/件。2007年度甲产品的实际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1 200件,期初期末库存量均为零;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246元/千克;直接材料成本为120 000元。
资料二:该公司2007年度相关的财务数据如下:
假设公司没有其他导致利润变化的项目,当年利息费用均已支付,且没有发生资本化利息。要求:项目 金额(元) 营业收入 486 000 营业成本 144 000 其中: 固定制造费用 8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全部为变动成本) 93 600 销售费用 50 000 其中:固定成本 40 000 管理费用 54 000 其中:固定成本 50 000 财务费用 10 000 其中:利息费用 10 000 所得税费用 40 320 平均总资产 607 500 平均净资产 670 400 经营现金净流量 364 500 (1)根据资料一计算下列指标:
①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②直接材料用量差异;③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2)根据资料二计算下列指标:
①固定成本总额;②息税前利润;③营业利润;④净利润。
(3)计算下列指标:
①成本费用利润率;②已获利息倍数;③资产现金回收率;④盈余现金保障倍数;⑤总资产周转率;⑥净资产收益率;⑦营业净利率;⑧权益乘数;⑨经营杠杆系数;⑩财务杠杆系数。
- 正确
- 错误
- A.净现值率
- B.净现值
- C.内部收益率
- D.获利指数
- A.注册资本
- B.资本公积金
- C.盈余公积金
- D.未分配利润
- A.固定成本
- B.变动成本
- C.混合成本
- D.弹性成本
- A.现金折扣
- B.折扣期限
- C.商业折扣
- D.信用期限
- A.增加收账费用
- B.减少机会成本
- C.增加坏账损失
- D.减少坏账损失
- A.增加变动成本率较低的产品销量
- B.减少固定成本负担
- C.提高售价
- D.降低变动成本
- A.第一年发放的股利
- B.普通股金额
- c.股利年增长率
- D.筹资费率
- A.信用标准
- B.坏账损失
- C.信用期限
- D.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 A.实际成本
- B.机会成本
- C.预测成本
- D.标准成本
- A.存货
- B.有价证券
- C.不动产
- D.应收账款
- A.绝对数形式
- B.相对数形式
- C.平均数形式
- D.比较数形式
- A.预计资产负债表
- B.财务预算
- C.日常业务预算
- D.现金收入预算
- A.发行人不同
- B.发行方式
- C.流通不同
- D.期限不同
- A.总资产报酬率
- B.总资产周转率
- C.自有资金利润率
- D.销售利润率
- A.30%
- B.33%
- C.40%
- D.44%
- A.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
- B.偿债基金与资本回收额互为逆运算
- C.偿债基金与普通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
- D.资本回收额与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
- A.可获得报酬
- B.可获得利润
- C.可获得等同于时间价值的报酬率
- D.可获得风险报酬率
- A.持有成本
- B.管理成本
- C.转换成本
- D.短缺成本
- A.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 B.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
- C.财务杠杆系数
- D.财务杠杆
- A.前者大于后者
- B.不相等
- C.后者大于前者
- D.相等
- A.商业银行贷款
- B.应交税金
- C.应付账款
- D.融资租赁
- A.总产值最大化
- B.利润最大化
- C.资本利润率最大化
- D.企业价值最大化
- A.1.25
- B.1.5
- C.2.5
- D.0.2
- A.5000
- B.10000
- C.15000
- D.20000
- A.短缺成本
- B.转换成本
- C.现金管理费用
- D.现金机会成本
- A.-120
- B.250
- C.280
- D.300
- A.及时性强
- B.连续性好
- C.透明度高
- D.节省预算工作量
- A.净现值
- B.获利指数
- C.静态投资回收期
- D.内部收益率
- A.迄今为止,仍难以准确地揭示出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 B.能够使企业预期价值最高的资本结构,不一定是预期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
- C.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不可避免地要依赖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
- D.按照营业收益理论,负债越多则企业价值越大
- A.企业总体的利润水平下降
- B.企业总体的利润水平不变
- C.该分厂的利润水平下降
- D.该分厂的利润水平不变
- A.重量标准
- B.数量标准
- C.金额标准
- D.数量和金额标准
- A.责任转账
- B.内部结算
- C.内部仲裁
- D.内部核算
- A.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 B.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 C.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 D.企业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 A.9%
- B.11%
- C.10%
- D.12%
- A.800
- B.900
- C.950
- D.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