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 50 题某公司2007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银行借款的年利率为8.93%;
(2)公司债券面值为1元,票面利率为8%,期限为10年,分期付息,当前市价为0.85元;如果发行债券将按公司债券当前市价发行新的债券,发行费用为市价的4%;
(3)公司普通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价为5.5元,本年派发现金股利0.35元,每股收益增长率维持7%不变,执行25%的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不变;
(4)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
(5)公司普通股的B值为1.1,年末的普通股股数为400万股,预计下年度也不会增发新股;
(6)国债的收益率为5.5%,市场上普通股平均收益率为13.5%。
要求:
(1)计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
(2)计算债券的资金成本。
(3)分别使用股利折现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股权资金成本。
(4)计算目前的每股收益和下年度的每股收益。
(5)该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为银行借款占30%、公司债券占20%、股权资金占50%。计算该公司目前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股权资金成本按
(3)两种方法的算术平均数确定]。
(6)该公司为了投资一个新的项目需要追加筹资1000万元,追加筹资后保持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变。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各种资金的筹资总额分界点。筹资方式
资金限额 资金成本 借款 不超过210万元 超过210万元
5.36% 6.2%
债券 不超过100万元 超过100万元不超过250万元
超过250万元
5.88% 6.6%
8%
股权资金 不超过600万元 超过600万元
14.05% 16%
(7)该投资项目当折现率为10%时,净现值为812元;当折现率为12%时,净现值为一647元。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
(8)计算该追加筹资方案的边际资金成本,并为投资项目是否可行进行决策。
- 3
-
第 49 题某企业在2008年的后几个月中有关销售、原材
料购入与工资支付等方面的计划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营业收人 原材料购人 工资与薪水 9月 60000 20000 12000 lO月 60000 40000 15000 11月 70000 40000 17000 12月 90000 30000 13000 假设所有的销售都是赊销。50%的应收账款将在销售的当月内收回,但要提供2%的现金折扣。其余的50%将在下个月收回;企业通常在购买原材料之后的下个月支付货款;但所有的工资都在当月支付。另外,假设还有以下情况发生:
(1)每个季度的房租为10000元,在每个季度末支付。
(2)每个月要支付2000元的其他期间费用。
(3)11月份支付9月份购买设备的应付账款25000元。
(4)10月1日企业计划保持的银行存款余额为10000元。
(5)假设该企业每月现金控制范围在10000元~35000元。
要求:编制该企业2008年10月到12月的现金预算表。
- 6
-
第 47 题某企业拟以100万元进行股票投资,现有A和B两只股票可供选择,具体资料如下:
经济情况 概率 A股票预期收益率 B股票预期收益率 繁荣 0.2 100% 80% 复苏 0.3 30% 20% 一般 0.4 10% 12.5% 衰退 0.1 -60% -20% 要求:
(1)分别计算A、B股票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并比较其风险大小。
(2)如果无风险报酬率为6%,风险价值系数为10%,请分别计算A、B股票的总投资收益率。
(3)假设投资者将全部资金按照70%和30%的比例分别投资购买A、B股票构成投资组合,A、B股票预期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6,请计算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组合的标准差以及A、B股票预期收益率的协方差。
(4)假设投资者将全部资金按照70%和30%的比例分别投资购买A、B股票构成投资组合,已知A、B股票的B系数分别为1.2和1.5,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为12%,无风险收益率为4%。
要求:计算组合的B系数和组合的必要收益率。
- 正确
- 错误
- A.因素分析法
- B.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
- C.比较资金成本法
- D.公司价值分析法
- A.垫支流动资金
- B.资本化利息
- C.无形资产投资
- D.开办费投资
- A.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标准离差率
- B.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 C.无风险收益率=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
- D.一般把短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 A.股票的β系数越大,其资金成本越高
- B.无风险利率不影响普通股资金成本
- C.普通股的资金成本率就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必要报酬率
- D.预期股利增长率越大,普通股成本越高
- A.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 B.用量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 C.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 D.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 A.基本条款
- B.一般性限制条款
- C.例行性限制条款
- D.特殊性限制条款
- A.初次投资时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追加投资时也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根据初次投资、追加投资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分别按规定的摊销年限摊销。如果追加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金额较小,可并入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
- B.初次投资时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追加投资时为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超过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 C.如果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小于或等于初次投资产生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以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为限冲减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未冲减完毕的部分按规定年限继续摊销。
- D.初次投资时为股权投资贷方差额,追加投资时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以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为限冲减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不足冲减的借方差额部分,再按规定的年限分期摊销。
- A.全局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C.自主性原则
- D.重要性原则
- A.投资回收期短
- B.流动性强
- C.具有并存性
- D.具有波动性
- A.交税
- B.偿还借款本金
- C.分配利润
- D.对外投资
- A.41.18%
- B.10.12%
- C.4.12%
- D.10%
- A.50%
- B.150%
- C.100%
- D.120%
- A.资金成本
- B.财务风险
- C.资金期限
- D.偿还方式
- A.440
- B.360
- C.420
- D.550
- A.甲项目的风险大于乙项目
- B.甲项目的风险小于乙项目
- C.甲项目的风险等于乙项目
- D.无法判断
- A.O.45
- B.0.64
- C.O.80
- D.O.72
- A.零基预算不受已有费用开支水平的限制
- B.零基预算的编制时间往往会比较长
- C.零基预算有可能使不必要开支合理化
- D.采用零基预算,要逐项审议各种费用项目或数额是否必要合理
- A.108.53
- B.123.29
- C.83.29
- D.94.49
- A.融资租赁租金
- B.资本结构
- C.固定成本
- D.利息费用
- A.政治环境
- B.经济环境
- C.国际环境
- D.技术环境
- A.解聘
- B.接受
- C.激励
- D.提高报酬
- A.30000元和70000元
- B.52000元和125000元
- C.63000元和53000元
- D.47000元和115000元
- A.可以判断目前不存在通货膨胀
- B.可以判断目前存在通货膨胀,但是不能判断通货膨胀补偿率的大小
- C.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
- D.可以判断目前存在通货膨胀,且通货膨胀补偿率为1%
- A.重置成本
- B.历史成本
- C.公允价值
- D.现值
- A. 42万元
- B. 62万元
- C. 60万元
- D. 48万元
- A.5000
- B.20000
- C.50000
- D.200000
- A.大于1
- B.等于1
- C.小于1
- D.等于O
- A.可靠性
- B.相关性
- C.可比性
- D.重要性
- A.净收益理论
- B.净营业收益理论
- C.MM理论
- D.代理理论
- A.独资企业
- B.合伙企业
- C.有限责任公司
- D.股份有限公司
- A.融资租赁
- B.商业信用
- C.内部积累
- D.发行股票
- A.1.2
- B.1.25
- C.0.25
- D.0.8
- A.有利于稳定股价
- B.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 C.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 D.增强公众投资信心
- A.预防性控制
- B.纠正性控制
- C.侦查性控制
- D.指导性控制
- A.自上而下、层层分解
- B.自上而下、层层汇总
- C.由下而上、层层分解
- D.由下而上、层层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