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B.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者发生应税行为的纳税人
- C.扣缴义务人
- D.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纳税人
- A.原告是行政管理相对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B.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 C.原告提起诉讼是由于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 D.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 A.承租、承包所得
- B.外企中方雇员的工资、薪金所得
- C.提供咨询服务一次取得收入2000元
- D.稿酬收入80000元
- A.对外投资资产评估增值
- B.股票发行溢价
- C.股票转让净收益
- D.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产品借人资金发生的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前的借款费用
- A.社保基金取得国库券的转让收入
- B.电信企业到期失效的有价通信卡沉淀金额
- C.纳税人接收捐赠的实物资产
- D.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
- A.融资租赁房屋的,以房产原值计税
- B.联营投资房产,共担投资风险的,以房产余值计税
- C.出租房产的,以租金计税
- D.租人房产的,以租金计税
- A.重用印花税票金额1倍至3倍
- B.重用印花税票金额1倍至5倍
- C.重用印花税票金额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白用的土地
- B.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 C.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
- D.水利设施及其管护用地(如水库库区,大坝,堤防,灌渠,泵站等用地)和其他用地
- A.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原管辖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B.在房地产坐落地所管辖的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C.应在住所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D.在办理过广手续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A.提供演出场所的单位
- B.演出公司
- C.经纪人
- D.演员
- A.加热修井用原油
- B.海盐
- C.煤油
- D.居民煤炭制品
- A.最惠国税率
- B.特惠税率
- C.协定税率
- D.关税配额税率
- A.基本建设单位和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设工厂、车间牛产的水泥预制构件,凡用于本单位或本单位的建筑工程的,均应视同对外销售,在移送使用环节征收增值税
- B.增值税纳税人收取的会员费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 C.建筑车装企业采用包工包料形式提供建筑劳务时,从建设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中的材料价款,属于向建设单位销售建筑材料,应缴纳增值税
- D.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其管理职能,发放的执照、牌照和有关证书等取得的工本费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 A.木制一次性筷子
- B.20000元以上的高档手表
- C.高档护肤护发品
- D.游艇
- A.1 000,10 000
- B.2 000,10 000
- C.1 000,20 000
- D.2 000,20 000
- A.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日 10日
- B.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日 15日
- C.扣缴义务发生 10日
- D.扣缴义务发生日 15日
- A.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货时,为收取预收货款的当天
- B.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货时,为收到货款的当天
- C.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货的,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 D.采取代销方式销货的,为收到代销清单的当天
- A.8万元
- B.9万元
- C.12.5万元
- D.15万元
- 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C.财产租赁所得
- D.稿酬所得
- A.0,2 000
- B.2 000,0
- C.15 000,17 000
- D.17 000,15 000
- A.列为当年的费用支出
- B.永远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 C.可以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的余额中无限期补扣
- D.可以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的余额中补扣,但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 A.建成之月起
- B.生产经营之月起
- C.建成之次月起
- D.生产经营之次月起
- A.4万元
- B.6万元
- C.8万元
- D.12万元
- A.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给兼并企业
- B.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房地产进行交换
- C.以房地产抵债
- D.土地使用者有偿受让土地使用权后,不进行房产开发,直接出售空地
- A.省级国家税务局
- B.省级地方税务局
- C.省级财政部门
- D.省级人民政府
- A.4.14万元
- B.4.2万元
- C.5.94万元
- D.6万元
- A.最低成交价格
- B.最高成交价格
- C.简单平均成交价格
- D.加权平均成交价格
- A.11 538
- B.11 731
- C.16 981
- D.17 264
- A.购进数量
- B.生产领用数量
- C.生产出来的应税消费品的耗用数量
- D.已出售的应税消费品的耗用数量
- A.征税对象
- B.税目
- C.税率
- D.纳税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