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投资回收期法
- B.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 C.效益成本分析法
- D.经济寿命法
- A.投资回收期法
- B.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 C.效益成本分析法
- D.经济寿命法
- A.技术改造的成本测算
- B.技术改造的成功率
- C.技术改造的技术选择问题
- D.技术改造的收益性
- A.单个业主制企业
- B.商业企业
- C.公司制企业
- D.工业企业
- A.1
- B.2
- C.3
- D.1或2
- A.主要出资人
- B.企业管理者
- C.全体合伙人共同协商
- D.企业创始者
- A.企业资产属于几个合伙投资者所有
- B.合伙经营者属于自然人
- C.合伙人对企业经营成果共享
- D.合伙制企业稳定性较好
- A.不负责任
- B.负连带责任
- C.以出资额为限负有限责任
- D.李某负责、张某不负责
- A.企业寿命长
- B.产权转让容易
- C.信用能力较大
- D.资金来源相对于单个业主企业较大
- A.张某
- B.李某
- C.合伙企业
- D.张某和李某
- A.提高产品质量
- B.保护生产设备
- C.减少工序间搬运次数
- D.缩短生产周期
- A.顺序移动方式
- B.平行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交叉移动方式
- A.顺序移动方式
- B.平行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交叉移动方式
- A.120
- B.135
- C.145
- D.195
- A.245
- B.300
- C.325
- D.350
- A.坏账损失
- B.机会成本
- C.销售费用
- D.收账费用
- A.股本增加
- B.未分配利润增加
- C.贷款增加
- D.长期投资增加
- A.存货周转率
- B.流动比率
- C.总资产周转率
- D.流动资产周转率
- A.2
- B.2.14
- C.3
- D.3.11
- A.官僚内耗现象产生
- B.维护成本增加
- C.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 D.激励机制效力减弱
- E.信息传递易缺失
- A.4.62%
- B.5.15%
- C.5.77%
- D.6.67%
- A.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B.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的要求
- C.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
- D.确保整个组织关注生产的要求
- E.制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 A.工作量小、省时间
- B.省费用、低成本
- C.准确性高
- D.抽样误差可控
- E.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 A.置顶工作分析计划
- B.组建工作分析小组
- C.收集背景资料
- D.收集基本数据与信息
- E.审查工作信息
- A.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五年的
- B.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 C.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 D.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 E.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目一劳动者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 A.定性预测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预测者的主观能动性
- B.在掌握数据不多、不够准确或主要影响因素无法用数字描述进行定量分析时,定性预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测方法
- C.定性预测方法不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D.定性预测方法并不缺乏对事物发展作数量上的准确描述
- E.定性预测方法包捂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等
- A.国家的有关方针与政策
- B.资源的获取状况
- C.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
- D.气候和地质等自然条件
- E.交通状况
- A.逻辑性
- B.准确性
- C.独立性
- D.完整性
- E.实用性
- A.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
- B.提高设备功率、速度、刚度
- C.将通用设备改装成高效、专用设备
- D.改进安全、保护装置及环境污染系统
- E.使用技术性能更完善、经济效益更好的新型设备
- A.单个业主制企业
- B.合伙制企业
- C.公司制企业
- D.合营企业
- E.联营企业
- A.行业特点
- B.人员素质
- C.工作性质
- D.环境特征
- E.资本结构
- A.经验判断法
- B.访问法
- C.观察法
- D.联测法
- E.实验调查法
- A.控制
- B.共同控制
- C.重大影响
- D.无重大影响
- E.合作经营
- A.演讲法
- B.情景模拟法
- C.师带徒法
- D.初级董事会法
- E.案例研究法
- A.努力提高设备精度,并使工艺更为合理和有效,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与质量意识,改善原材料质量及提高加工性能,使过程能力得到适当的提高
- B.修订标准,若设备上允许,可降低技术要求,即用放宽公差的方法处理
- C.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在过程能力不足时,一般应通过全检后剔除不合格品,或实行分级筛选来提高产品质量
- D.采取合并或减少工序等方法
- E.更改设计、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
- A.确定工作分析目的
- B.制定工作分析计划
- C.组建工作分析小组
- D.审查工作信息
- E.分析工作信息
- A.投资同收期法
- B.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 C.经济成本法
- D.效益成本分析法
- E.固定收益比较法
- A.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矛盾
- B.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C.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证企业正确的经营方向
- D.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 E.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培养员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 A.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是否齐全
- B.零件加工装配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 C.新产品的设计资料是否完整
- D.样品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 E.零部件、备件是否完整
- A.降低过程能力。如改用精度较低但效率高、成本低的设备和原材料,合理地将过程能力指数降低到适当的水平
- B.更改设计,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
- C.采取合并或减少工序等方法
- D.努力提高设备精度,并使工艺更为合理和有效
- E.修订标准,若设计上允许,可降低技术要求,即用放宽公差的方法处理
- A.GB/T 19004—2009 idt ISO 9004:2009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 B.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C.GB/T 19000—2008 idt 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 D.GB/T 19011—2003 idt ISO 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 A.经济原则
- B.协作原则
- C.谨慎原则
- D.预防原则
- A.立即
- B.垮范围试用后
- C.经会议讨论后
- D.在一个星期后
- A.质量控制方法
- B.质量管理体系
- C.质量方针
- D.质量认证制度
- A.20.79
- B.24.87
- C.27.36
- D.40.79
- A.平行移动方式
- B.顺序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随机移动方式
- A.顺序移动方式
- B.平行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混序移动方式
- A.管理费用
- B.交易费用
- C.中介费用
- D.行政费用
- A.分层法的关键是尽量使同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大一些,各层间的数据波动小一些
- B.因果分析图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 C.排列图又称为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雷特(Pareto)图
- D.热处理时淬火温度与工件硬度之间的关系难以用精确的公式或函数关系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用相关图来分析就很方便
- A.风险
- B.每年自由现金流量
- C.每年报酬
- D.取得报酬的时间
- A.对现场和设备认真维护,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
- B.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
- C.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
- D.要求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纪律
- A.企业的技术进步
- B.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冲突
- C.企业领导层的变化
-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质变
- A.六西格玛管理追求完美,绝不容忍失误
- B.六西格玛管理关注顾客的需求,以顾客为中心
- C.六西格玛管理强调骨干队伍的建设
- D.六西格玛管理依据数据和事实,使管理成为量化的科学
- A.甲
- B.甲或乙
- C.不能确定
- D.乙
- A.320
- B.360
- C.450
- D.500
- A.工会经费
- B.咨询费
- C.业务招待费
- D.运输费
- A.计量工具
- B.计量水平
- C.计量目的
- D.计量手段
- A.工艺专业化布置
- B.对象专业化布置
- C.固定布置
- D.混合式布置
- A.提高市场占有率
- B.维持市场占有率
- C.企业规模有所扩大
- D.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 A.5
- B.8
- C.10
- D.12
- A.企业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 B.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 C.组织职能的转变
- D.企业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
- A.教练
- B.行动学习
- C.师带徒
- D.初级董事会
- A.1~2
- B.2~5
- C.3~5
- D.5~7
- A.4660
- B.4760
- C.5260
- D.5340
- A.生产服务
- B.基本生产过程
- C.技术设备
- D.辅助生产过程
- A.事业部制
- B.直线职能制
- C.矩阵制
- D.职能制
- A.命令关系
- B.合作关系
- C.协调关系
- D.互惠关系
- A.综合处理工作信息
- B.完成工作说明书
- C.全面获取工作信息
- D.明确编写提纲
- A.利润最大化
- B.每股收益最大化
- C.股票市值最大化
- D.企业价值最大化
- A.优化资源配置
- B.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 C.承担社会责任
- D.劳动手段
- A.技术变革
- B.服务变革
- C.文化变革
- D.战略变革
- A.师带徒
- B.轮岗
- C.教练
- D.行动学习
- A.质量计划
- B.质量手册
- C.规范
- D.指南
- A.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 B.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 C.与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相联系
- D.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
- A.每股收益最大化
- B.利润最大化
- C.股东财富最大化
- D.企业价值最大化
- A.有限责任制度
- B.无限责任制度
- C.合伙责任制度
- D.社会化形式
- A.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 B.具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 C.注重研究开发能力的构建
- D.产品趋向数字化
- A.顾客
- B.供应商
- C.代理商
- D.分销商
- A.流通费用
- B.成本费用
- C.交易费用
- D.生产费用
- 80
-
质量策划的关键是( )。
- A.制定质量目标并设法使其实现
- B.监督产品质量
- C.实施质量检查
- D.加强质量控制
- A.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工作
- B.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工作
- C.生产过程的物流组织工作
- D.生产过程的人员配置工作
- A.创业阶段
- B.集体化阶段
- C.规范化阶段
- D.精细化阶段
- A.利润最大化
- B.每股收益(权益资本净利率)最大化
- C.股东财富最大化
- D.企业价值最大化
- A.投资项目评价
- B.确定投资决策目标
- C.投资项目决策
- D.投资项目实施与控制
- A.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 B.直接人工费用
- C.制造费用
- D.管理费用
- A.流水生产线的加工对象是固定的,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 B.流水生产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作地数量与该工序单件工时成反比
- C.流水生产线的各重作地按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
- D.流水生产线上各道工序具有大体相等的生产率
- A.方案1
- B.方案2
- C.方案3
- D.方案4
- A.质量检验阶段
-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D.ISO9000质量管理阶段
- A.服从关系
- B.命令关系
- C.配合关系
- D.协调关系
- A.界定
- B.测量
- C.分析
- D.改进
- A.界定
- B.测量
- C.分析
- D.改进
- A.有限范围原则
- B.统一立法、区别管理原则
- C.实行行政区域统一管理原则
- D.奖优罚劣原则
- 93
-
设备更新的前提是( )
- A.确认设备是否无法使用
- B.确定设备的最佳更新期
- C.掌握新技术
- D.产能需要
- A.产品质量认证的保持方式为对认证产品实施监督检查,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监督检查(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保持方式为定期监督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不对产品实物实施监督检查
- B.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对象均为特定产品
- 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证书均不能用于产品上
- D.产品质量认证的证明方式为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证明方式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证书及认证标记
- A.倾向测验
- B.知识考试
- C.情景模拟考试
- D.人格测验
- A.技术
- B.社会
- C.政治、法律
- D.经济
- A.GB/T19000族标准
- B.GB/T19001族标准
- C.ISO9001族标准
- D.ISO9000族标准
- A.计划职能
- B.组织职能
- C.控制职能
- D.协调职能
- A.同定布置
- B.工艺专业化布置
- C.对象专业化布置
- D.混合类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