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减半征收土地增值税
- B.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 C.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应对其超过部分的增值额按规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 D.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应就其全部增值额按规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 A.契税
- B.营业税
- C.印花税
- D.土地增值税
- A.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 B.出租国有土地使用权
- C.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 D.交换国有土地使用权
- A.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 B.建筑安装工程费
- C.公共配套设施费
- D.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 A.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
- B.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
- C.转让已使用的房屋及建筑物的
- D.转让房地产成交价格低于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
- A.赠予社会公益事业的房地产
- B.个人之间互换自有居住用房地产
- C.抵押期满权属转让给债权人的房地产
- D.兼并企业从被兼并企业得到的房地产
- A.建造房屋的施工单位
- B.出售房产的中外合资房地产公司
- C.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事业单位
- D.房地产管理的物业公司
- A.采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应税产品的,为发出应税产品的当天
- B.采用预收货款结算方式销售应税产品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 C.自产自用应税产品的,为移送使用应税产品的当天
- D.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的,为支付首笔货款的当天
- A.土地增值税
- B.城镇土地使用税
- C.资源税
- D.车船税
- A.销售数量
- B.自用数量
- C.开采数量
- D.生产数量
- A.煤矿生产的天然气暂不征收资源税
- B.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征收资源税
- C.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免征资源税
- D.资源税采用定额税率,从量定额征收
- A.纳税人不能准确提供应税产品销售数量的,以应税产品的产量为课税数量
- B.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 C.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资源税的,以收购未税矿产品的数量为课税数量
- D.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生产数量为课税数量
- A.冶炼企业进口矿石
- B.个体经营者开采煤矿
- C.军事单位开采石油
- D.中外合作开采天然气
- A.精煤
- B.居民生活用煤
- C.自用原煤
- D.洗煤
- A.自行申报应税行为
- B.自行计算应纳税额
- C.自行购买印花税票
- D.自行一次贴足印花税票并注销
- A.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
- B.无息、贴息贷款合同
- C.农牧业保险合同
- D.技术合同
- A.实收资本
- B.长期投资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A.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 B.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C.商品房销售合同
- D.房屋产权证
- A.权利、许可证照
- B.营业账簿中记载资金的账簿
- C.营业账簿中的其他账簿
- D.合同类凭证
- A.银行同业拆借合同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银行与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
- D.作为合同使用的借款单据
- A.产权转移书据
- B.借款合同
- C.财产租赁合同
- D.工商营业执照
- A.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土地
- B.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
- C.企业内道路交通用地
- D.财政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土地
- A.定额税率
- B.超额累进税率
- C.比例税率
- D.全额累进税率
- A.省政府确定的单位测定的面积
- B.土地使用证书确定的面积
- C.由纳税人申报的面积为准,核发土地使用证后做调整
- D.税务部门估定的面积
- A.某公园内的索道公司经营用地
- B.某市居民居住用地
- C.某市区外资企业生产车间用地
- D.纳税单位无偿使用免税单位的土地
- A.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
- B.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在土地所在地时的,土地实际使用人或代管人
- C.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时的实际使用人
- D.土地使用权共有时的共有各方
- A.军队专用车船
- B.警用车船
- C.非机动驳船
- D.捕捞、养殖渔船
- A.载货汽车
- B.非机动驳船
- C.挂车
- D.拖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