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8.08%
- B.18.70%
- C.19.35
- D.20%
- A.5600
- B.5700
- C.5850
- D.6550
- A.2875
- B.3450
- C.4025
- D.4600
- A.运输汽车
- B.电脑
- C.闲置房屋
- D.空调
- A.适当降价
- B.适当提价
- C.折扣让价
- D.心理定价
- A.比预期的低
- B.比预期的高
- C.薄利多销
- D.厚利限销
- A.及时迅速
- B.提高产品质量
- C.不断创新
- D.扬长避短
- A.1
- B.2
- C.3
- D.4
- A.154万元
- B.88万元
- C.90万元
- D.92万元
- A.产量
- B.劳动
- C.物资消耗
- D.资金
- A.管理基础工作差
- B.生产工艺技术落后
- C.产品质量不高
- D.企业规模小
- A.综合
- B.基础
- C.专业
- D.技术
- A.信息工作
- B.定额管理工作
- C.健全组织体系
- D.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 E.标准化工作
- A.26000
- B.25000
- C.22000
- D.21000
- A.领导班子建设
- B.健全组织机构
- C.管理基础工作
- D.完善产权制度
- A.13000
- B.6500
- C.4333
- D.5500
- A.租金
- B.财政性补贴
- C.利息
- D.财产性收入
- A.出租住户收入
- B.国库券、债券利息收入
- C.土地补偿费
- D.保险赔款
- A.40
- B.60
- C.80
- D.90
- A.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大量的提供农村合作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的资料
- B.对农村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 C.制定有关报表和指标,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 D.组织农民种地
- A.产品开发
- B.定价
- C.分销
- D.销售后服务
- A.进行市场分析
- B.需求预测
- C.市场细分化
- D.确定目标市场
- E.市场定位
- A.资金节约率
- B.资金产值率
- C.资金利润率
- D.资金周转率
- A.转让权
- B.所有权
- C.租赁权
- D.使用权
- A.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 B.防止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
- C.生产布局
- D.土地利用规划
- E.土地的保护和改良
- A.生产能力
- B.生产要素
- C.人员
- D.产品
- E.劳务
- A.先进先出法
- B.加权平均法
- C.后进先出法
- D.移动平均法
- E.个别计价法
- A.来源与筹措方式
- B.结构与分配
- C.有效与使用
- D.使用效率的措施
- E.投放和负债经营
- A.总水平
- B.总规模
- C.总效益
- D.总趋势
- A.费用
- B.负债
- C.收入
- D.利润
- A.工作总量
- B.相对水平
- C.总规模水平
- D.工作质量
- A.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安排各部门的生产
- B.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以增加农民收入
- C.通过增加投入的办法,提高复种指数
- D.增加教育投资,提高农民素质
- E.以上都正确
- A.农业劳动力资源
- B.农业经济因素
- C.农业生产物质技术因素
- D.农业科技推广情况
- A.农业劳动力资源
- B.农业机器资源
- C.潜在资源
- D.现实资源
- A.立体性
- B.层次性
- C.不变性
- D.有序性
- E.方向性
- A.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大
- B.农产品的品质差异大
- C.大多数农产品是有生命的物质
- D.农产品具有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相结合的特点
- A.农产品的质量优劣
- B.农产品生产丰欠的程度
- C.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 D.农产品消费量与流转量的大小
- E.运输费用的高低
- A.通过人们的劳动
- B.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
- C.注重经济效益
- D.使用生产工具
- E.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 A.自然山林
- B.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 C.房屋和建筑物(无论使用与否)
- D.已坏,但可以修理好的农用水利设施
- A.包括农业经济研究与农业经济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 B.属于农业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
- C.研究农业子系统与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规律性
- D.研究农业子系统自身再生产运动的规律性
- E.以上都正确
- A.提取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利→提取福利费→分配农户→其他分配
- B.提取公积金→提取福利费→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利→分配农户→其他分配
- C.提取公积金→提取公益金→提取福利费→向投资者分利→分配农户→其他分配
- D.提取公积金→提取公益金→提取福利费→分配农户→向投资者分利→其他分配
- A.国务院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经部门和财政部门
- A.县办企业
- B.乡(镇)办企业
- C.村组集体经营企业
- D.联户企业和家庭经营
- A.农村合作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 B.生育数量
- C.劳动力
- D.学生人数
- A.进行统计分组
- B.确定统计指标
- C.确定统计任务
- D.搜集整理统计资料
- A.只是指农民缴纳的税金
- B.只是指农民完成国家农产品的定购任务
- C.以上二者之和
- D.除缴纳税金,完成国家农产品的定购任务外,依照法律法规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劳务及其经营费用
- A.平均分析、对比分析、动态分析
- B.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报告
- C.大量观察、综合指标、统计分组
- D.简单表、复合表、汇总表
- A.10年
- B.20年
- C.30年
- D.50年
- 50
-
某村有劳动年龄内的人口800人。还有男59岁、女54岁以上年龄的成员260人,仍能顶劳动力经常参加生产劳动。而在劳动年龄以内,则有长期患病失去劳动能力者16人。则该村的汇总劳动力为_______人。
- A.1064
- B.1044
- C.334
- D.944
- A.原料分级
- B.原料加工成产成品
- C.分销产品给批发商
- D.市场研究
- A.满足需要
- B.实现交换
- C.获得利益
- D.三者均是
- A.平均亩产量
- B.村合作经济组织总收入
- C.平均劳动报酬
- D.设备利用系数
- A.销售利润减所得税
- B.销售利润减增值税
- C.利润总额减所得税
- D.利润总额减增值税
- A.692
- B.700
- C.708
- D.716
- A.空间
- B.任务和生产过程
- C.时间
- D.参加分析的人员
- A.分散性
- B.断续性
- C.集中性
- D.季节性
- A.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 B.满足社会需要,提高社会效益
- C.增加生产,增加企业盈利
- D.扩大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 A.单位计件
- B.车间计件
- C.综合计件
- D.集体计件
- A.进行统计分组
- B.确定统计指标
- C.确定统计任务
- D.搜集整理统计资料
- A.20
- B.30
- C.25
- D.40
- A.8
- B.4
- C.20
- D.24
- A.作业额
- B.比例定员
- C.比较额
- D.任务定员
- A.农村合作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 B.生育数量
- C.劳动力
- D.学生人数
- A.直接
- B.间接
- C.对外
- D.对内
- A.企业的经营方式
- B.新产品开发数
- C.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 D.经营多角化
- A.充分合理地利用生产资源
- B.生产要素数量越多越好
- C.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过程
- D.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有合理的比例关系
- A.保守型
- B.紧缩型
- C.防御型
- D.进攻型
- A.农村义务工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组织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植树造林,要求农民承担的一种劳务
- B.农村劳动积累工以出资为主,本人要求以劳带资的,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批准
- C.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10-20个
- D.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植树造林、防汛,公路修建,修缮校舍等
- A.恶劣的自然环境
- B.社会化大生产
- C.上层建筑
- D.客观规律
- A.根本
- B.一种手段
- C.一种保证
- D.前提条件
- A.横向
- B.纵向
- C.个体
- D.总体
- A.资产权
- B.净资产权
- C.所有者权益
- D.所有人权益
- A.20-40%
- B.50%-60%
- C.40%-50%
- D.60%-70%
- A.资金
- B.实物
- C.货币
- D.数字
- A.用有代表性的记账户推算
- B.随机统计
- C.逐个登记、全面统计
- D.抽样调查统计
- A.农业技术推广法
- B.农业法
- C.教育法
- D.森林法
- A.村提留、乡统筹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
- B.村提留、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性收费
- C.集资、行政性收费、乡统筹费
- D.基金、行政性收费、村提留
- A.只是指农民缴纳的税金
- B.只是指农民完成国家农产品的定购任务
- C.以上二者之和
- D.除缴纳税金,完成国家农产品的定购任务外,依照法律法规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劳务及其经营费用
- A.公共积累
- B.集体福利事业
- C.扩大再生产
- D.处理积压产品
- A.签订承包合同的目的
- B.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 C.承包合同中有标的性的东西
- D.以上均可成为标的
- A.对所发包的生产资料行使所有权
- B.对承包方承包土地的利用、保护进行监督
- C.向承包方收取承包金和附加费用
- D.敦促承包方完成国家税收任务
- A.增人增地,减人减地
- B.增人增地,减人不减地
- C.增人不增地,减人减地
- D.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 A.核心
- B.较高阶段
- C.基础
- D.初级阶段
- A.农业总产值结构
- B.农业总产量结构
- C.农业利润
- D.资金利用结构
- A.可行性
- B.合法性
- C.服务性
- D.科学性
- A.全局性
- B.战略性
- C.整体性
- D.科学性
- A.自然环境
-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 C.社会制度
- D.人口条件
- A.30
- B.40
- C.50
- D.60
- A.数
- B.质
- C.流通
- D.商品
- A.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农产品成本
- B.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活劳动时间
- C.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成本/物化劳动时间
- D.农业劳动生产率=活劳动时间/活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时间
- A.强度
- B.作用
- C.积累
- D.规模
- A.可否在当地种植
- B.播种日期
- C.播种面积
- D.是高产还是低产
- A.经济
- B.政治
- C.规范化
- D.差异
- A.有序性
- B.立体性
- C.层次性
- D.可逆性
- A.粮食
- B.经济作物
- C.农业消费资料
- D.农业生产资料
- A.自然经济
- B.商品经济
- C.自由经济
- D.产品经济
- A.小规模市场和大规模市场
- B.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
- C.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 D.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
- A.社会化的大生产
- B.生产与劳动两个时间的不一致性
- C.在时间上具有分散性
- D.联产承包的家庭经营
- 100
-
现代农业的特征有_______。
- A.呈现出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组织系统
- B.理论为核心的农业技术
- C.铁木农具和耕畜为工具
- D.半机械化农业机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