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退休金
- B.社会保险费
- C.津贴与补贴
- D.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 E.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 A.高风险,高收益
- B.投资风险较小,安全性较强
- C.到期还本付息,收益相对稳定
- D.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 E.没有优先受偿权
- A.市场询价法
- B.因素估算法
- C.物价指数调整法
- D.重量估价法
- E.指数估价法
- A.周转速度快
- B.变现能力强
- C.存在形态多样化
- D.波动性
- E.单位价值高
- A.折现率不应低于安全利率
- B.折现率与收益口径、内涵应保持一致
- C.折现率的确定应考虑不同矿种的行业风险
- D.折现率可以低于安全利率
- E.折现率的确定应考虑矿山勘查与生产的不同阶段
- A.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
- B.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
- C.生产性生物资产一定程度上具有,无形资产的特征
- D.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具备生产的能力
- E.生产性生物资产一开始就具备生产的能力
- A.快速清算价值也就是拍卖价值,是强制性的快速变现
- B.所有设备的销售是以单台为基础,以当时、当地方式成交
- C.需要计算安装调试费用、运输费用等
- D.卖方负责所购设备的拆迁并承担风险
- E.快速清算价值通常不包括附加价值
- A.生态服务市场化
- B.气候变化--碳交易评估
- C.旅游开发中的景观价值评估
- D.建设项目全程生态价值评估
- E.国民经济管理层面评估需求
- A.低值易耗品
- B.应收账款
- C.呆滞存货
- D.产成品
- E.积压物资
- A.正面效应越高
- B.负面效应越高
- C.正面效应越低
- D.负面效应越低
- E.速度越快
- A.获取应交税费申报表,与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
- B.查凭证并记录、复核,以明确此项业务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
- C.核实应交税费的税种、税率和税目情况,了解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并查阅有关政策规定
- D.核实相关计提基数及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
- E.检查应交税费上期未交数、本期应交数、已交数和期末未交数
- A.资产剩余使用年限的判断
- B.单个资产公允价值及其处置费用是否确定,以及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 C.单个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是否确定,以及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 D.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余值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 E.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判断
- A.非货币性福利
- B.社会保险费
- C.津贴与补贴
- D.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 E.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 A.土地面积
- B.土地形状
- C.建筑物所有权归属
- D.工程质量
- E.土地开发程度
- A.近期购进的库存材料,只能采用市场法
- B.对购进批次间隔时间长、价格变化大的库存材料评估,可以采用最接近市场价格的材料价格或直接以市场价格作为其评估值
- C.企业库存的某些材料购进的时间早,市场已经脱销,目前无明确的市场价格信息可供参考或使用,可以通过寻找替代品的价格变动资料修正材料价格
- D.对呆滞材料的评估,首先应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实和鉴定,然后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评估
- E.因为材料功效高低取决于其自身,而且是生产过程中的“消费性”资产,即使在发生投资行为情况下,仍可采用成本法和市场法
- A.60
- B.40
- C.100
- D.0
- A.收益原则
- B.替代原则
- C.贡献原则
- D.评估时点原则
- A.支出都发生在期初,并且森林景观的旅游设施重置成本CI需要折现
- B.重置成本法适用于林木(幼龄林)、经济林(产前期、初产期)、竹林(新造未投产)、 林地、森林景观
- C.针对幼龄林林木资产的重置成本法,成本包括工资、物资消耗、地租及管理费用
- D.针对产前期经济林的重置成本法,投入主要有劈山清杂、开带挖穴、施肥定植、防病治 虫、修枝定形、除草、管理费用分摊及林地地租等费用
- A.59500
- B.60000
- C.60500
- D.61000
- A.2250000
- B.2400000
- C.2610000
- D.2700000
- A.商业用途
- B.工业用途
- C.住宅
- D.既可以作为商业用地,也可以作为住宅
- A.100000 元
- B.108000 元
- C.116000 元
- D.120000 元
- A.品种、形质、规格
- B.形质、规格、品种
- C.规格、品种、形质
- D.形质、品种、规格
- A.评估确定的坏账准备的金额
- B.无法确定
- C.零
- D.原计提的金额
- A.离岸价
- B.到岸价
- C.离岸价+国外运输费
- D.到岸价+外贸手续费
- A.收集、整理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资料
- B.调查宗地地价影响因素的指标条件
- C.确定被估宗地使用年期修正系数
- D.确定被估房地产最佳的开发利用方式
- A.第Ⅰ种功能性贬值
- B.第Ⅱ种功能性贬值
- C.经济性贬值
- D.第Ⅱ种有形磨损
- A.数据收集比较容易,评估方法简单
- B.用重置成本法会出现高估的情况
- C.它仅仅只是一种替代方法、比较方法,或是确定森林景观资产最低价值、保本价值的保守方法
- D.在森林景观建设初期,景观资产价值收益体现不明显、不稳定的阶段更适用
- A.所有的森林资源
- B.稀有的森林资源
- C.产权变动或经营主体变动的森林资源资产
- D.消失的森林资源
- A.固定资产投资
- B.其他资产投资
- C.流动资金
- D.回收流动资金
- A.价格加成
- B.利调加成
- C.成本加成
- D.税收加成
- A.历史成本
- B.公允价值
- C.重置成本
- D.现行成本
- A.投资性房地产在用途、状态、目的等方面,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销售的房地产是一样的
- B.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范畴
- C.投资性房地产能够单独计量
- D.投资性房与企业自用的厂房、办公楼等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房地产是不同的
- A.5.34
- B.25.38
- C.40.01
- D.53.35
- A.在建(构)筑物清查核实中,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可以利用专家工作及其工作成果
- B.对建(构)筑物的清查核实,通常可以采用目测、询问、借阅建(构)筑物使用单位提供的档案资料、利用专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等,对建(构)筑物进行现场调查
- C.如果因客观原因等因素限制,无法实施现场调查,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判断并予以恰当披露
- D.在建(构)筑物评估实践中,必须对建(构)筑物进行现场逐项调查
- A.天然性、生态性、可收益性
- B.区域性、可依法交易、可收益性
- C.具有使用价值、能够以货币计量、可收益性
- D.具有使用价值、能够以货币计量、使用权可以依法交易
- A.9656. 41
- B.9743. 60
- C.11400
- D.11487. 18
- A.7%
- B.7.50%
- C.7.67%
- D.14%
- A.第Ⅰ种有形磨损
- B.第Ⅱ种有形磨损
- C.第Ⅰ种无形磨损
- D.第Ⅱ种无形磨损
- A.功能性贬值
- B.建筑物增值
- C.经济性贬值
- D.经济性溢价
- A.投资性房地产
- B.固定资产
- C.自用房地产
- D.无形资产
- A.42.86
- B.43.18
- C.43.87
- D.45.07
- A.经济因素、供求因素、权益因素
- B.供求因素、变现因素、心理因素
- C.变现因素、实物因素、政策因素
- D.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区位因素
- A.涉及选用评估方法和撰写评估报告所需的资料数据,包括实物状况资料、权利状况资料、 区位状况资料、交易情况及周边同类建(构)筑 物租售情况资料、财务状况资料等。
- B.对于数量较大的建(构)筑物,可以采用抽样方法进行现场调查。
- C.对于抽样风险和无法实施现场调查的原因应作为调查组内部记录予以保存。
- D.清查核实的手段包括目测、询问、借阅建(构)筑物使用单位提供的档案资料、利用专 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等。
- A.甲
- B.乙
- C.丙
-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