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3
- B.13.23
- C.15.96
- D.12
- A.3.43
- B.3.85
- C.4.46
- D.4.38
- A.3.58
- B.4.53
- C.5.86
- D.5.90
- A.-4
- B.-4.24
- C.-6.75
- D.-5.06
- A.7
- B.8.25
- C.9
- D.10
- A.107.51
- B.287.56
- C.160.79
- D.264.82
- A.1862.53
- B.1863.83
- C.2239.32
- D.2250.57
- A.101.06
- B.110.1
- C.105:22
- D.180
- A.779.5
- B.763.8
- C.865.05
- D.866.25
- A.17.53
- B.14.97
- C.12.25
- D.4.41
- A.出租的房屋按房产余值计算缴纳房产税
- B.企业绿化用地全部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 C.新产品开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
- D.向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在会计利润的12%限额内扣除
- E.税前准予扣除的原材料的损失支出是10万元
- A.0
- B.67.52
- C.56.84
- D.41.65
- A.0.44
- B.0.66
- C.0.22
- D.0.24
- A.6450
- B.6457
- C.5620
- D.6185
- A.441.60
- B.771.60
- C.791.94
- D.792.60
- A.5430
- B.5500
- C.6600
- D.6850
- A.530.20
- B.533.50
- C.318.12
- D.320.10
- A.在占用耕地环节一次征收
- B.所谓耕地,是指种植农业作物的土地,不含花圃、苗圃等土地
- C.学校、幼儿园和医院占地免税
- D.获准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应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0日内缴税
- E.纳税人临时占用耕地,不缴税
- A.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批准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用地
- B.征用未满一年的非耕地
- C.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
- D.物业公司为小区居民供热使用的土地
- E.军队举办的企业用地
- A.婚姻存续期间,房屋、土地使用权归属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
- B.以获奖方式取得的房屋
- C.企业分立后投资主体不变,新设方承受原企业的房产
- D.个人购买70平米的家庭唯一住房
- E.用于抵偿债务的房产
- A.在增资扩股中,对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入股或作为出资投入企业的,征收契税
- B.土地使用权赠与,契税的计税依据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的市场价格核定
- C.契税属于行为税
- D.契税征税对象是发生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
- E.对外转让房屋的华侨是契税的纳税人
- A.机动船舶
- B.游艇
- C.非机动驳船
- D.货车
- E.挂车
- A.拖船
- B.捕捞、养殖渔船
- C.燃料电池汽车
- D.警用车船
- E.临时入境的外国车船
- A.纳税人自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的,自房屋建成之日起缴纳房产税
- B.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自办理验收手续之日起缴纳房产税
- C.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房产税
- D.纳税人将房屋出租的,自房屋使用或交付的当月起缴纳房产税
- E.购置存量房,自办理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签发房屋权属证书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
- A.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之间订立的图书订单
- B.仓储、保管合同或作为合同使用的入库单
- C.企业与主管部门签订的租赁承包经营合同
- D.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
- E.纳税人以电子形式签订的各类凭证
- A.产权人不在房屋所在地的,由房屋代管人或使用人纳税
- B.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其应缴纳的房产税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
- C.房产税实行按月征收
- D.纳税人住址发生变更、产权发生转移,应按规定及时向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 E.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拆迁房屋等情况,引起房屋原值发生变化的,应按规定及时向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 A.凡在起运地统一结算全程运费的,应以全程运费为计税依据,由起运地运费结算双方缴纳印花税
- B.凡在起运地统一结算全程运费的,分别由办理运费计算的各方分别以分程的运费为计税依据缴纳印花税
- C.凡分程结算运费的,应以分程的运费作为计税依据,分别由办理运费结算的各方缴纳印花税
- D.凡分程结算运费的,由起运地结算双方以全程运费为计税依据贴花
- E.无论是全程结算运费还是分程结算运费,都是以参与运输的各方为纳税人,分别纳税
- A.建成后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
- B.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
- C.建成后有偿转让
- D.建成后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
- E.建成后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出租
- A.以房地产使用权抵押而尚未发生房地产权属转让的
- B.以房地产对外出租的
- C.被兼并企业的房地产在企业兼并中转让到兼并方的
- D.以出地、出资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又转让给其中一方的
- E.个人之间互换自有居住用
- A.清算时增值率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
- B.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
- C.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
- D.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同地段水平的
- E.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
- A.以分期收款方式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人为外币的,应按实际收款日或收款当月1日国家公布的市场汇率折合成人民币
- B.个人购入房地产再转让的,其在购入环节缴纳的契税,作为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予以扣除
- C.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开发即进行转让的,在计算应纳土地增值税时,可以加计扣除
- D.转让旧房、旧建筑物的,不能提供已支付的地价款凭据的,按照该房产所坐落土地取得时的基准地价或标定地价来确定土地的扣除项目金额
- E.纳税人因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等情形而按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时所发生的评估费用,不得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扣除
- A.本单位人员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取得的由本单位支付的所得,按劳务报酬项目计算纳税
- B.演员参加非任职单位的演出取得的报酬,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按次计算纳税
- C.对从事广告业的个人取得的所得,除工资、薪金所得以外,均实行按次征收或按次扣缴
- D.对从事广告业的个人取得除工资、薪金所得以外的所得,如果是分笔支付的,应合并为一次所得计税
- E.纳税人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名义、形象而取得的所得,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算纳税
- A.财产转让所得
-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D.劳务报酬所得
- E.稿酬所得
- A.个人因参加企业的有奖销售活动而取得的奖品所得
- B.个人为单位提供担保取得的收入
- C.购买福利彩票所得奖金
- D.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
- E.个人取得的揽储奖金
- A.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 B.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 C.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 D.纳税人年终一次性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自取得收入之日起30日内申报纳税
- E.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三十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 A.个人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任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 B.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再转让时取得的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 C.律师以个人名义再聘请其他人员为其工作而支付的报酬,应由该律师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 D.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个人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 E.医生或其他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医疗机构,经营成果归承包人所有的,按照“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A.10月份张某应纳个人所得税是195元
- B.10月份张某应纳个人所得税是275元
- C.10月份中方企业代扣代缴张某的个人所得税30元
- D.10月份外资企业应代扣代缴张某的个人所得税95元
- E.张某需要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补缴税款70元
- A.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
- B.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所得
- C.按国家统一规定领取的退休工资
- D.外籍个人以现金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
- E.保险赔款
- A.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 B.企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三年免税、三年减半的优惠政策
- C.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人收入总额
-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
- E.“公司十农户”经营模式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生产的企业,免征所得税
- A.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 B.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
- C.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应以专项申报
- D.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年度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
- E.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 A.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用途
- B-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计税基础10%以上
- C.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后达到2年以上
- D.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后达到1年以上
- E.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计税基础so%以上
- A.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市场推广
- B.企业将外购卷烟用于交际应酬
- C.企业将总机构自产空调用于分支机构办公室
- D.企业将自产服装用于捐赠受灾地区
- E.企业将自建商品房分配股东
- A.权责发生制原则
- B.确定性原则
- C.合法性原则
- D.配比原则
- E.客观性原则
- A.非居民企业直接转让中国境内居民企业股权,采取分期收款方式的,应于合同或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
- B.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允许税前扣除
- C.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立即行权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行权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作为当年工资薪金支出,根据规定在税前扣除
- D.专门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不得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 E.总机构和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级分支机构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 A.境外盈亏可以互相弥补,对境外未弥补的亏损可烈由境内盈利弥补
- B.境外盈亏可以互相弥补,境外盈利可以弥补境内亏损
- C.境外盈亏不得互相弥补,且境内外之间的盈亏也不得相互弥补
- D.境外盈利不可以弥补境内企业当年的亏损
- E.企业筹办期间不计算为亏损年度,企业开始生产经营的年度,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年度
- A.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 B.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联的非居民企业
- C.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非居民企业
- D.在中国境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境内所得与境内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
- E.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取得的所得
- A.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 B.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抵补
- C.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在抵免限额内抵免
- D.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
- E.抵免限额应该分国分项进行计算
- A.18.80
- B.0
- C.9.40
- D.6
- A.军需品生产企业占用耕地
- B.医院占用耕地
- C.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
- D.铁路线占用耕地
- A.幅度差别的比例税率
- B.分级幅度税额
- C.全国统一税额
- D.由各地税务机关确定所辖地区适用的税额幅度
- A.366.67
- B.233.33
- C.360
- D.400
- A.企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相同的企业,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的
- B.企业合并中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企业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的
- C.个人之间不等价交换房产
- D.企业破产清算后,对债权人承受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以抵偿债务的
- A.取得车船所有权的次月
- B.合同、协议载明的车船交付日的次月
- C.购买车船的发票或其他证明文件所载日期的次月
- D.对未办理车船登记手续且无法提供车船购置发票的,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A.拖船按照发动机功率每2马力折合净吨位1吨计算征收车船税
- B.在机场、港口以及其他企业内部场所行驶或者作业且依法不需在车船登记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不缴纳车船税
- C.车船税按年申报缴纳,具体申报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D.按照规定缴纳船舶吨税的机动船舶,自车船税法实施之日起5年内免征车船税
- A.仓库
- B.水塔
- C.室内游泳池
- D.包含中央空调在内的生产车间
- A.印花税票是缴纳印花税的完税凭证,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监制
- B.纳税人购买了印花税票不等于履行了纳税义务,只有在将印花税票贴在应税凭证上以后,才算完成了纳税义务
- C.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
- D.印花税票应贴在应纳税凭证上,由税务机关注销或画销
- A.4500
- B.8000
- C.10000
- D.12500
- A.250
- B.300
- C.500
- D.600
- A.技术服务合同应按“技术合同”征收印花税
- B.会计业务咨询合同属于技术咨询合同,应按“技术合同”征收印花税
- C.以货换货方式进行商品交易签订的合同,应按合同所载的购、销合计金额计税贴花
- D.金融机构之间同业拆借合同不属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贴印花
- A.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分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在清算前已发生补、退房款的,应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予以调整
- B.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就质量保证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具的发票,按发票所载金额予以扣除,未开具发票的,扣留的质保金不得计算扣除
- C.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开发缴纳的土地闲置费可以扣除
- D.纳税人按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后,清算补缴的土地增值税,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的,不加收滞纳金
- A.21
- B.30
- C.51
- D.6
- A.税务登记证原件
- B.工商营业执照原件
- C.上年度的纳税证明
- D.房地产评估报告
- A.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中同时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应分别计算增值额
- B.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开发间接费用资料不实的,不得扣除
- C.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前期工程费的凭证不符合清算要求的,不得扣除
- D.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如果转让时未取得土地使用权属证书,也没有与受让人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不缴纳土地增值税
- A.北京市
- B.天津市
- C.上海市
- D.任选一市
- A.21440
- B.11400
- C.16190
- D.23310
- A.2896
- B.3019.2
- C.2966.4
- D.3022
- A.32016
- B.26025
- C.26230
- D.205
- A.揽储奖金
- B.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取得的获奖所得
- C.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向企业借款用于购置住房,且年度终了后未归还
- D.个人处置打包债权取得的收入
- A.7300
- B.4800
- C.4400
- D.6600
- A.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取得的稿酬所得应合并为一次纳税
- B.作者去世后,对取得其遗作稿酬的个人,按稿酬所得征税
- C.同一作品出版后,加印取得的稿酬应按两次所得纳税
- D.同一作品在两处同时出版、发表取得的稿酬所得合并为一次纳税
- A.252
- B.258
- C.254
- D.264
- A.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与在职员工加班工资的个人所得税处理是相同的,都是与当月工资合并纳税
- B.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
- C.员工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汽车,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的部分,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 D.非本单位报刊、杂志的专业人员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按“稿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 A.318300
- B.318250
- C.303050
- D.317630
- A.个体工商户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应并入其经营所得一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 B.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 C.个人合伙企业支付给投资者的分红,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 D.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的工资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 A.按月预缴所得税的,应当自月份终了之日起10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 B.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后,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 C.企业纳税年度亏损,可以不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 D.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计算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并缴纳税款
- A.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免征企业所得税
- B.国家规划布局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C.企业购置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
- D.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比例减计收入
- A.8597.2
- B.8800
- C.13597.2
- D.13800
- A.205
- B.155
- C.310
- D.355
- A.500
- B.495.45
- C.485.45
- D.400
- A.70
- B.0
- C.140
- D.100
- A.利息收入,应以实际收到的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B.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建的商品房转为自用的,按转移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C.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收入
- D.自产的货物用于对外捐赠,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 A.200
- B.85
- C.340
- D.0
- A.7.00万元
- B.7.40万元
- C.7.61万元
- D.8.04万元
- A.1
- B.1.5
- C.3.5
- D.7.5
- A.企业为投资者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 B.企业向其他企业借款发生的超过标准的利息支出
- C.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
- D.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的利息
- A.510000
- B.540000
- C.240000
- D.270000
- A.经济林
- B.防风固沙林
- C.用材林
- D.存栏待售的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