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A级》命题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9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的儿童处于 (  )

  • A.思维准备阶段
  • B.感觉运动阶段
  • C.思维阶段
  • D.抽象思维阶段
20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  )

  • 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通性
  • B.间接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
  • 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21

共同要素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 A.桑代克
  • B.马斯洛
  • C.贾德
  • D.弗洛伊德
22

高水平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也称为(  )

  • A.自动技能
  • B.智力技能
  • C.熟练技巧
  • D.动作技能
23

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是(  )

  • A.直接传递
  • B.间接传递
  • C.循环传递
  • D.辐射传递
25

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小团伙属于(  )

  • A.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 B.正面型非正式群体
  • C.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 D.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27

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

  • A.垂直迁移
  • B.水平迁移
  • C.顺向迁移
  • D.逆向迁移
28

现代教师发展的方向(  )

  • A.学术化
  • B.现代化
  • C.专业化和人性化
  • D.专家化
30

禀赋优异儿童的智商一般在 (  )

  • A.120分以上
  • B.110分以上
  • C.150分以上
  • D.140分以上
32

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 A.思维准备阶段
  • B.思维阶段
  • C.感觉运动阶段 
  • D.抽象思维阶段
33

下列不属于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的是(  )

  • A.低耗性标准
  • B.可能性标准
  • C.价值性标准
  • D.细致性标准
35

教学设计的应用可分为 (  )

  • A.主动和被动的不同层次
  • B.积极和消极的不同层次
  • C.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次
  • D.正确和错误的不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