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预测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你认为这位班主任应当如何处理这件事?(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 B.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 C.考虑学生原有态度,进行有效说服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4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反射
  • B.客体永恒性
  • C.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 D.据一种事物的表象推出另一种事物的表象
21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 A.爱国主义情感
  • B.集体主义情感
  • C.义务感
  • D.责任感
  • E.事业感
22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  )

  • A.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 C.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 D.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23

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 B.自我型与开放型
  • C.沉思型与冲动型
  • D.安静型与兴奋型
  • E.辐合型与发散型
24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 A.家庭教养方式
  • B.道德认知
  • C.社会风气
  • D.态度定势
  • E.同伴群体
25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 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D.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 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6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智商分数差异
  • E.同龄团体差异
27

教学环境包括(  )。

  • A.课堂自然条件
  • B.物质环境
  • C.教学设施
  • D.社会环境
28

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了两类图式,即(  )。

  • A.客体的图式
  • B.事件的图式
  • C.命题的图式
  • D.概念的图式
29

观察结果的常见记录方式有(  )。

  • A.评定量表
  • B.项目考核表
  • C.会谈法
  • D.轶事记录
30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人手?(  )

  • 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 B.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 C.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 D.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 E.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32

加涅提出了(  )模式。

  • A.累积学习
  • B.发现学习
  • C.观察学习
  • D.接受学习
38

(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 A.教学效能感
  • B.教师期待
  • C.教学监控能力
  • D.教师威信
40

儿童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观念,是发展到下列哪一阶段才具有的?(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41

迁移的实质是( )。

  •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 B.关系的转化
  • C.新旧知识的顺应
  • D.头脑机能的改善
44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 B.19世纪80年代
  •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 D.20世纪80年代
45

学生学习“功一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 A.辨别学习
  • B.符号学习
  • C.概念学习
  • D.规则或原理学习
48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发散思维
  • C.辐合思维
  • D.直觉思维
50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 A.课堂约定
  • B.课堂行为准则
  • C.课堂纪律
  • D.课堂行为
56

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 A.初二年级
  • B.初三年级
  • C.高一年级
  • D.高二年级
57

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

  • A.群体凝聚力
  • B.群体规范
  • C.课堂气氛
  • D.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