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深度预测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 A.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
  • B.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 C.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 D.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2

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  )。

  • A.独立型
  • B.内向
  • C.顺从型
  • D.外向
3

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 A.客观性原则
  • B.教育性原则
  • C.系统性原则
  • D.实践性原则
4

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个时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  )

  • A.勤奋感
  • B.自我同一性
  • C.主动感
  • D.信任感
7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现在最需要满足张某的(  )

  • A.生理的需要
  • B.安全的需要
  • C.归属与爱的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6

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

  •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 B.对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29

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  )。

  • A.创设问题情境
  • B.合作学习
  • C.强化
  • D.反馈
  • E.合理组织活动
30

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

  •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
  •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31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

  • A.认知内驱力
  • B.直接的内驱力
  •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D.间接的内驱力
  • E.附属的内驱力
32

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的特征有(  )。

  •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 D.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
  • E.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
33

斯金纳将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即(  )。

  • A.应答性行为
  • B.习得性行为
  • C.操作性行为
  • D.强化行为
  • E.消退行为
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 A.知识观
  • B.教学观
  • C.学习观
  • D.教师观
  • E.学生观
35

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

  • A.无条件刺激
  • B.条件刺激
  • C.无条件反应
  • D.条件反应
  • E.强化
36

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  )。

  • A.示范者的身份
  • B.示范的速度
  • C.示范的准确性
  • D.示范的过程
  • E.示范的时机
37

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 A.说服
  • B.榜样示范
  • C.群体约定
  • D.价值辨析
  • E.奖励与惩罚
38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智力水平
  • B.知识结构
  • C.认知风格
  • D.信息加工方式
  • E.性格类型
39

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 A.网络模拟动画
  • B.观察实物
  • C.演示实验
  • D.到实地参观访问
  • E.文艺作品赏析
40

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计划策略
  • D.监视策略
  • E.调节策略
41

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 A.知识的获得
  • B.知识应用
  • C.知识巩固
  • D.知识编码
  • E.知识提取
42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  )。

  •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进行的
  • 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 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43

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零强化
  • D.惩罚
  • E.表扬
44

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的特点有(  )。

  • A.独立意识日趋强烈
  • B.自我评价成熟
  • C.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 D.有较强的自尊心
  • E.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45

各种测验中的客观题包括(  )。

  • A.选择题
  • B.填空题
  • C.是非题
  • D.论文题
  • E.匹配题
47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  )。

  • A.直接转变
  • B.间接转化
  • C.间接改变
  • D.直接发生
  • E.自然形成
48

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 C.对活动的满意感
  • D.群体领导方式
  • E.和谐的人际关系
5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 A.学生
  • B.教师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
54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55

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 A.信号学习
  • B.联结学习
  • C.辨别学习
  • D.言语联结学习
57

希望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 C.高尚的动机
  • D.低级的动机
58

被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迁移理论是(  )。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关系转换说
59

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关系转换说
61

关系转换说是(  )学派提出的。

  • A.行为主义
  • B.人本主义
  • C.格式塔
  • D.建构主义
62

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  )。

  • A.模象直观
  • B.实物直观
  • C.言语直观
  • D.形象直观
63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64

(  )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 A.波斯纳
  • B.科顿
  • C.布鲁巴奇
  • D.加涅
66

瞬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方式具有鲜明的(  )。

  • A.形象性
  • B.直观性
  • C.抽象性
  • D.概括性
67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

  • A.记忆表象
  • B.思维表象
  • C.动作表象
  • D.定向映象
75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 A.发展勤奋感
  • B.培养主动性
  • C.形成亲密感
  • D.建立自我同一感
77

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

  • A.外显性
  • B.客观性
  • C.展开性
  • D.观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