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23.人格特质
 
- 11
 - 
									
24.智商
 
- 12
 - 
									
22.挫折
 
- A.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 B.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 C.知、情、意、行是否具有一致性
 - D.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 14
 - 
									
21.记忆
 
- A.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 B.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 C.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
 - D.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 A.手势
 - B.身姿
 - C.书信
 - D.表情
 
- A.内在生理性动机
 - B.外在生理性动机
 - C.内在社会性动机
 - D.外在社会性动机
 
- A.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
 - B.高智力必定产生高创造力
 - C.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
 - D.创造力大小与智力高低无关
 
- A.智力测量
 - B.创造性测量
 - C.人格测量
 - D.兴趣测量
 
- A.音强
 - B.音高
 - C.音色
 - D.分贝
 
- A.5±2个组块
 - B.6±2个组块
 - C.8±2个组块
 - D.7±2个组块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 B.考试焦虑
 - C.社会恐惧症
 - D.挫折感
 
- A.儿童前期
 - B.婴幼儿期
 - C.儿童后期
 - D.青少年早期
 
-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 B.青年性格问卷
 - C.主题统觉测验
 - D.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 A.相似性
 - B.互补性
 - C.接近性
 - D.熟悉性
 
- A.本能理论
 - B.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 C.归因理论
 - D.认知与期待理论
 
- A.问题空间
 - B.抽象空间
 - C.知觉空间
 - D.具体空间
 
- A.综合认知能力
 - B.操作能力
 - C.模仿能力
 - D.创造能力
 
- 29
 - 
									
5.遗忘的进程是【 】
 
- A.先慢后快
 - B.先快后慢
 - C.倒U型曲线
 - D.U型曲线
 
- A.常数关系
 - B.对数关系
 - C.正比关系
 - D.反比关系
 
- A.观察法
 - B.测验法
 - C.调查法
 - D.实验法
 
- A.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 B.是真正做梦,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
 - C.其产生是很自动化的,不需要费劲
 - D.其内容无所谓好坏,它就是大脑在改变状态
 
- A.随意注意
 - B.随意后注意
 - C.不随意注意
 - D.集中注意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