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9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意志 
  • C.道德情感 
  • D.道德行为 
30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 
  • B.十四大 
  • C.十三大 
  • D.十二大 
31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32

小学生容易把“i”写成“1”,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 A.感知能力 
  • B.注意能力 
  • C.记忆能力 
  • D.思维能力 
33

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 A.智力因素 
  • B.非智力因素 
  • C.理性因素 
  • D.感知因素 
34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以(  )为主。

  • A.上课 
  • B.课外活动 
  • C.智育活动 
  • D.体育运动 
35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霍尔 
  • B.华生 
  • C.高尔基 
  • D.格塞尔 
36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养。

  • A.创新能力 
  • B.读写能力 
  • C.听说能力 
  • D.交往能力 
37

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

  • A.杜威 
  • B.夸美纽斯 
  • C.赞可夫 
  • D.布鲁纳 
38

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 

  • A.封闭性 
  • B.垄断性 
  • C.等级性 
  • D.阶级性 
39

“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 A.先导性 
  • B.感染性 
  • C.权威性 
  • D.针对性 
40

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之间的矛盾。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 B.教育者与教育方法 
  •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 D.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德育水平 
41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

  • A.卢梭 
  • B.洛克 
  • C.康德 
  • D.柏拉图 
42

“一刀切”这一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互补性 
  • C.不平衡性 
  • D.顺序性 
43

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

  • A.教育的形成 
  • B.教育的类别 
  • C.教育的层次 
  • D.教育的历史
44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 A.专业教育 
  • B.基础教育 
  • C.中等教育 
  • D.职业教育 
45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息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 A.引导法 
  • B.榜样法 
  • C.谈话法 
  • D.讨论法 
46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 A.维持动机作用 
  • B.促进和维持功能 
  • C.思想教育作用 
  • D.培养纪律功能 
47

课外活动的基础是(  )。

  • A.校园设施 
  • B.教师引导 
  • C.学生兴趣 
  • D.个人活动
48

(  )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 A.和谐的校园环境 
  • B.有效的教学方法 
  • C.科学的课程资源 
  • D.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