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 B.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 C.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 D.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 A.不尊重学生
- B.过于自信
- C.对待质疑学生一棒喝退
- D.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A.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
- B.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 C.人类生存的需要
-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 E.社会安宁的需要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E.个别差异性
- A.内发论
- B.动机论
- C.外铄论
-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24
-
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 A.可行性参观
- B.准备性参观
- C.现实性参观
- D.并行性参观
- E.总结性参观
- A.遗传的作用
- B.教育的价值
- C.家庭的影响
- D.文化的功能
- E.人的能动性
- 26
-
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 C.对个性的理解
-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 E.对集体的看法
- A.孟子
- B.荀子
- C.华生
- D.格塞尔
- E.洛克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 B.公益性和免费性
- C.科学性
- D.国际性
- E.终身性和未来性
- A.课前准备
- B.上课
- C.练习
- D.评定E.作业
- A.3岁
- B.5岁
- C.7岁
- D.9岁
- A.做好管理工作
- 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 C.提高学生成绩
-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32
-
儿童发展的源泉是( )。
- A.儿童主体的活动
- B.机体的结构和功能
- C.家庭和社会教育
- D.社会环境
- A.复杂性
- B.创造性
- C.示范性
- D.长期性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均衡性
- D.差异性
- A.文化教育
- B.科技发展
- C.计划生育的实施状况
- D.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
- A.1904年
- B.1922年
- C.1949年
- D.1986年
- A.开设哪些科目
-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 A.学生个体
- B.学生集体
- C.教师个体
- D.教师集体
- A.儒家
- B.墨家
- C.道家
- D.老子
- A.1980
- B.1986
- C.1995
- D.1998
- 42
-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少先队组织
- D.学校管理人员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 C.没有效果的时期
- D.最不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 A.熟悉教材
- B.分析教材
- C.巩固知识
- D.理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