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前押题密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应当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  )[不定项选择题]

  • A.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 B.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 C.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 D.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5

这位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些教学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 A.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
  • B.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

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有(  )。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2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 C.人类生存的需要
  •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 E.社会安宁的需要
2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E.个别差异性
23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  )。

  • A.内发论
  • B.动机论
  • C.外铄论
  •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4

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 A.可行性参观
  • B.准备性参观
  • C.现实性参观
  • D.并行性参观
  • E.总结性参观
25

“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 A.遗传的作用
  • B.教育的价值
  • C.家庭的影响
  • D.文化的功能
  • E.人的能动性
26

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 C.对个性的理解
  •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 E.对集体的看法
27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

  • A.孟子
  • B.荀子
  • C.华生
  • D.格塞尔
  • E.洛克
28

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 B.公益性和免费性
  • C.科学性
  • D.国际性
  • E.终身性和未来性
29

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  )。

  • A.课前准备
  • B.上课
  • C.练习
  • D.评定E.作业
30

儿童发展的最佳期为(  )。

  • A.3岁
  • B.5岁
  • C.7岁
  • D.9岁
31

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 A.做好管理工作
  • 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 C.提高学生成绩
  •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儿童发展的源泉是(  )。

  • A.儿童主体的活动
  • B.机体的结构和功能
  • C.家庭和社会教育
  • D.社会环境
33

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劳动造成了(  )。

  • A.复杂性
  • B.创造性
  • C.示范性
  • D.长期性
34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均衡性
  • D.差异性
35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 A.文化教育
  • B.科技发展
  • C.计划生育的实施状况
  • D.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
37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 A.开设哪些科目
  •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8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39

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

  • A.学生个体
  • B.学生集体
  • C.教师个体
  • D.教师集体
42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少先队组织
  • D.学校管理人员
43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 C.没有效果的时期
  • D.最不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44

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 A.熟悉教材
  • B.分析教材
  • C.巩固知识
  • D.理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