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8

第 19 题 环境决定人的(  )。

  • A.发展方向
  • B.生理
  • C.体重
  • D.身高
31

第 17 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 A.实践型课程
  • B.研究型课程
  • C.拓展型课程
  • D.知识型课程
32

第 13 题 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 A.检查
  • B.讲授新教材
  • C.巩固新教材
  • D.复习
33

第 15 题 平常所说的三结合教育,这“三结合”是指(  )。

  • A.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 B.教师、学生、教室的三结合
  • 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
  • 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
34

第 14 题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

  • A.京师大学堂
  • B.京师同文馆
  • C.燕京大学堂
  • D.燕京同文馆
36

第 11 题 我国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六三学制
  • D.壬戌学制
37

第 8 题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

  • A.知识的传授者
  • B.平等中的首席
  • C.教学的组织者
  • D.行为的示范者
39

第 9 题 托物言志是(  )的方式之一。

  • A.示范教育法
  • B.陶冶教育法
  • C.自我教育法
  • D.实际锻炼法
40

第 7 题 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

  • A.分科课程
  • B.国家课程
  • C.活动课程
  • D.校本课程
42

第 3 题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 A.《教学与发展》
  • B.《大教学论》
  • C.《普通教育学》
  • D.《大教育论点》
43

第 4 题 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教学目的
  • B.教学方法
  • C.教学进程
  • D.课的类型
44

第 5 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

  •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5

第 2 题 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 A.小学教育目的
  • B.小学教育目标
  • C.小学教育原则
  • D.小学教育内容
46

第 1 题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