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7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28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杜威
  • D.康德
29

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

  • A.课外活动   
  • B.各科教学
  • C.政治课   
  • D.班主任工作
30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论语》   
  • D.《理想国》
31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 C.凯洛夫的《教育学》
  •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2

“一刀切”这一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互补性   
  • C.不平衡性   
  • D.顺序性
33

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形式存储。

  • A.视象代码   
  • B.声象代码   
  • C.语义代码   
  • D.图式   
3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养。

  • A.创新能力
  • B.读写能力
  • C.听说能力
  • D.交往能力
35

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 A.唐代   
  • B.清末
  • C.民国初期   
  • D.新中国成立
36

课业及进程的结合是指(  )。

  • A.教程
  • B.课程
  • C.课表
  • D.学期
37

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日本
38

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

  • A.教育即生活  
  • B.生活即教育
  • C.从做中学   
  • D.学校即社会
39

教育的最高理想是( )。   

  • A.教育目的   
  • B.教育政策   
  • C.教育方针   
  • D.教育目标   
40

3~5岁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个别差异性
41

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 A.第斯多惠   
  • B.瓦根舍因
  • C.赫尔巴特   
  • D.韦特海默
42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   

  • A.参观法   
  • B.实验法  
  • C.演示法   
  • D.练习法   
44

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   

  • A.商代   
  • B.周代 
  • C.夏朝
  • D.春秋
45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 A.决定因素   
  • B.物质前提
  • C.主导因素     
  • D.无关因素
46

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

  •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