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临考押密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案例,对于放任式的班主任领导方式,下列哪项与之最切合?( )

  • A.整碗倒掉
  •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 D.就这样
2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 )。

  • A.权威式
  • B.民主式
  • C.放任式
  • D.溺爱式
3

我国现代学生观包括( )。

  • A.学生是独立的人
  • B.学生是发展的人
  • C.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 D.学生是责权主体
4

结合案例,你认为教师应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

  • A.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 B.表扬学生的问题意识
  • C.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
  • D.对指出问题的学生打击报复
7

教师威信的核心是( )。

  • A.权力威信
  • B.信服威信
  • C.职业威信
  • D.能力威信
8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行为转变有哪些?( )

  • A.师生关系,强调尊重与赞赏
  • B.教学关系,突出帮助与引导
  • C.自我认识,致力研究与反思
  • D.同事关系,倡导合作与互惠
28

说服的主要方式有( )。

  • A.讲解 
  • B.谈话
  • C.报告 
  • D.讨论
  • E.参观
30

班会的类型有( )。

  • A.报告会 
  • B.讨论会
  • C.常规班会 
  • D.生活会
  • E.主题班会
31

苏格拉底教学法包括( )。

  • A.思索 
  • B.苏格拉底讽刺
  • C.启发 
  • D.定义
  • E.助产术
32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 )。

  • A.生理发展 
  • B.机能的成熟
  • C.心理发展 
  • D.内心世界的完善
  • E.身体的剧变
33

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 A.个别教学制 
  • B.班级授课制
  • C.分组教学制 
  • D.设计教学法
  • E.复式教学
34

皮亚杰将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 )。

  • A.前习俗水平 
  • B.感知运动
  • C.前运算
  • D.具体运算
  • E.形式运算
35

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 A.跟踪法 
  • B.追因法
  • C.临床法
  • D.产品分析法
  • E.教育会诊法
37

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的法律定位有三个层次,即( )。

  • A.是国家公民 
  • B.是已成年公民
  • C.是未成年公民 
  • D.是有行为能力的公民
  • 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38

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有( )。

  • A.权威性 
  • B.个别性
  • C.针对性 
  • D.终身性 
  • E.潜在性
39

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或制定者,可将课程分为( )。

  • A.国家课程 
  • B.核心课程
  • C.地方课程 
  • D.学校课程
  • E.广域课程
40

班会的特点有( )。

  • A.民主性 
  • B.集体性
  • C.自主性 
  • D.针对性
  • E.教育性
41

学生是具有发展的( )的人。

  • A.特点 
  • B.潜能
  • C.主体
  • D.需要
  • E.价值
42

班级管理包括( )等几个基本环节。

  • A.提前调研 
  • B.了解学生
  • C.制定计划
  • D.组织实施
  • E.评价总结
43

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要经过( )阶段。

  • A.确定主题 
  • B.精心准备
  • C.具体实施 
  • D.反馈评价
  • E.效果深化
44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及(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E.实事求是原则
45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 )三部分构成。

  • A.感性 
  • B.理性
  • C.意志 
  • D.情感
  • E.人格
46

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

  • A.国家课程 
  • B.基础型课程
  • C.拓展型课程 
  • D.研究型课程
  • E.学校课程
47

学生最主要的角色权利是( )。

  • A.受教育权 
  • B.人身自由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48

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

  • A.教育终身化 
  • B.教育全民化
  • C.教育世俗化 
  • D.教育民主化
  • E.教育多元化
49

理解教材的思维可以有两种途径( )。

  • A.由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B.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C.由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 D.由已知到未知,都应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 E.由已知到已知,不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50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观点是( )。

  • A.外铄论 
  • B.内发论
  • C.遗传决定论 
  • 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51

我国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是在( )。

  • A.1878年 
  • B.1897年
  • C.1904年
  • D.1912年
52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 C.没有效果的时期 
  •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53

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的( )。

  • A.正常秩序 
  • B.共同目标
  • C.平等关系 
  • D.严密的组织结构
54

教育教学中只是追求“齐步走”,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55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文士学校 
  • D.骑士学校
56

个体实践活动中,最高层次的是( )。

  • A.认识活动 
  • B.社会实践活动
  • C.创造活动 
  • D.精神活动
58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内容 
  • D.课程
59

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

  • A.共同的目标 
  • B.班风
  • C.群体意识 
  • D.班集体舆论
60

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是( )。

  • A.苏格拉底 
  • B.亚里士多德
  • C.柏拉图 
  • D.昆体良
61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 A.复杂性、创造性 
  • B.连续性、广延性
  • C.长期性、间接性 
  • D.主体性、示范性
6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63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 C.洛克和《教育漫话》
  • D.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64

少年儿童是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 )。

  • A.社会义务 
  • B.社会责任
  • C.社会权利
  • D.社会使命
65

“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目的出自( )。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6

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地方课程
67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学校课程
68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 A.环境 
  • B.遗传素质
  • C.教育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9

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新编教育学》 
  • B.《教育学》
  • C.《新教育大纲》
  • D.《实用教育学》
70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72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养。

  • A.创新能力 
  • B.读写能力
  • C.听说能力 
  • D.交往能力
73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74

“五四学制”实验始于1981年由( )主持进行。

  • A.北师大 
  • B.东北师大
  • C.华东师大 
  • D.西南师大
76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 A.洛克 
  • B.杜威
  • C.夸美纽斯 
  • D.赫尔巴特
77

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属于( )的特点。

  • A.社区教育 
  • B.家庭教育
  • C.学校教育 
  • D.大众教育
78

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战国后期的( )。

  • A.《大学》 
  • B.《中庸》
  • C.《学记》
  • D.《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