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形成性评价
- 10
-
核心课程
- 11
-
教学
- 12
-
义务教育
- 13
-
学生情感学习评价( )
- A.一般采用具体的量化评价模式
- B.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
- C.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
- D.应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 E.一般采用实验法
- 14
-
教育目的
- A.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 B.适应与超越的问题
- C.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
- D.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 E.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
- 16
-
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 )
- A.灵活性
- B.客观性
- C.规范性
- D.历史性
- E.强制性
- A.政治因素
- B.经济因素
- C.文化因素
- D.科技因素
- E.学生发展
- A.教育信息化
- B.教育全球化
- C.教育贵族化
- D.教育个性化
- A.古代学校出现
- B.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 C.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D.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 E.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 A.贝尔
- B.兰卡斯特
- C.华虚朋
- D.布鲁纳
- A.实验
- B.测验
- C.行动观察
- D.评定
- 22
-
结构性观察,又叫( )
- A.定量观察
- B.定性观察
- C.定性与定量观察
- D.参与式观察
- A."手段一目标说”
- B."差异一交往说”
- C."控制一缺乏说”
- D."挫折一侵犯说”
- A.特朗普制
- B.活动课时制
- C.开放课堂
- D.导生制
- A.昆体良
- B.苏格拉底
- C.亚里士多德
- D.柏拉图
- 26
-
活动课程主张( )
- A.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
- B.以系统的书本学习为中心
- C.以教师活动为中心
- D.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 27
-
双轨制形成于( )
- A.欧洲
- B.美洲
- C.亚洲
- D.非洲
- A.面对学生整体身心
- B.抓关键期
- C.因材施教
- D.循序渐进
- 29
-
教育的个体功能也称( )
- A.教育的工具功能
- B.教育的本体功能
- C.教育的正向功能
- D.教育的负向功能
- 30
-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
- A.商代
- B.汉代
- C.唐代
- D.宋代
- A.洛克
- B.夸美纽斯
- C.赫尔巴特
- D.培根
- A.《学记》
- B.《中庸》
- C.《大学》
- D.《孟子·尽心上》
- A.苏霍姆林斯基
- B.赞可夫
- C.加里宁
- D.凯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