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3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学生情感学习评价(  )

  • A.一般采用具体的量化评价模式
  • B.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
  • C.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
  • D.应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 E.一般采用实验法
15

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把握好(  )

  • A.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 B.适应与超越的问题
  • C.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
  • D.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 E.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
16

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  )

  • A.灵活性
  • B.客观性
  • C.规范性
  • D.历史性
  • E.强制性
17

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有(  )

  • A.政治因素
  • B.经济因素
  • C.文化因素
  • D.科技因素
  • E.学生发展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是(  )

  • A.教育信息化
  • B.教育全球化
  • C.教育贵族化
  • D.教育个性化
19

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包括(  )

  • A.古代学校出现
  • B.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 C.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D.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 E.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0

文纳特卡制的最早实验者是(  )

  • A.贝尔
  • B.兰卡斯特
  • C.华虚朋
  • D.布鲁纳
22

结构性观察,又叫(  )

  • A.定量观察
  • B.定性观察
  • C.定性与定量观察
  • D.参与式观察
23

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来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一种是"心理缺陷说”,另一种是(  )

  • A."手段一目标说”
  • B."差异一交往说”
  • C."控制一缺乏说”
  • D."挫折一侵犯说”
26

活动课程主张(  )

  • A.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
  • B.以系统的书本学习为中心
  • C.以教师活动为中心
  • D.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27

双轨制形成于(  )

  • A.欧洲
  • B.美洲
  • C.亚洲
  • D.非洲
28

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做到(  )

  • A.面对学生整体身心
  • B.抓关键期
  • C.因材施教
  • D.循序渐进
29

教育的个体功能也称(  )

  • A.教育的工具功能
  • B.教育的本体功能
  • C.教育的正向功能
  • D.教育的负向功能
30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

  • A.商代
  • B.汉代
  • C.唐代
  • D.宋代
32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  )

  • A.《学记》
  • B.《中庸》
  • C.《大学》
  • D.《孟子·尽心上》
33

最早把教师称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 A.苏霍姆林斯基
  • B.赞可夫
  • C.加里宁
  • D.凯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