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9

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对象应当面向(  )

  • A. 问题学生
  • B. 优秀学生
  • C. 每位学生
  • D. 个别学生
20

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特性的是(  )

  • A. 抽象性
  • B. 理想性
  • C. 形象性
  • D. 一般性
21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 斯宾塞
  • B. 杜威
  • C. 赫钦斯
  • D. 泰勒
24

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

  • A. 课程内容
  • B. 课程方案
  • C. 课程目标
  • D. 课程设计
25

一般认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萌芽于(  )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B.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C. 洛克的《教育漫话》
  • D. 卢梭的《爱弥尔》
26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 A. 人格培养
  • B. 学科专业素养
  • C. 教育专业素养
  • D. 职业素养
27

下列不属于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的是(  )

  • A. 教育者
  • B. 受教育者
  • C. 德育观念
  • D. 德育内容
28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

  • A. 教案
  • B. 课时计划
  • C. 教学方法
  • D. 课题计划
29

“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

  • A. 家庭美德教育
  • B. 尊老爱幼教育
  • C. 做人处事教育
  • D. 交往礼仪教育
31

下列哪一个判断不正确(  )

  • A. 班级是个复杂的小社会,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 B. 班级是开展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 C.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 D. 班级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32

最早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时期是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C. 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D. 信息革命出现
33

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

  • A. 培养学生的品德
  • B. 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 C. 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 D. 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4

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 A. 探究一研讨法
  • B. 发现学习
  • C. 暗示教学法
  • D.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37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 《学记》
  • B. 《中庸》
  • C. 《孟子》
  • D.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