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7

德育的形式有(  )。

  • A. 家庭德育
  • B. 学校德育
  • C. 区域德育
  • D. 社会德育
  • E. 民族德育
18

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包括(  )。

  • A. 干部轮换制度
  • B. 定期评议制度
  • C. 值日生制度
  • D. 值周生制度
  • E. 民主教育活动制度
19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

  • A. 动机作用
  • B. 方向作用
  • C. 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 D. 提升智慧
  • E. 获得体能、体魄的提高
20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 A. 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 B. 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 C. 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   
  • D. 可以促进民主
  • E. 促进社会的变革
21

多项选择题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的过程。

  • A. 前制度化教育
  • B. 近代教育制度
  • C. 现代教育制度
  • D. 非制度化教育
  • E. 制度化教育
22

陶冶包括(  )。

  • A. 人格感化
  • B. 环境陶冶
  • C. 艺术陶冶
  • D. 情境陶冶
  • E. 审美陶冶
23

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 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 B.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
  • C. 注意启发
  • D. 讲究语言艺术
  • E. 可分为讲述、讲演、讲解三种方式
24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  )。

  • A. 必要的规章制度
  • B. 正确的班级舆论
  • C. 共同的生活准则
  • D. 优良的班级传统
  • E. 一定的活动节律
25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 A. 发展方向
  • B. 发展原则
  • C. 发展结果
  • D. 发展速度
  • E. 发展阶段
26

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

  • A. 生产力
  • B. 政治经济制度
  • C. 上层建筑
  • D. 科学技术
27

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 C.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 D. 信息革命的出现
28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

  • A. 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 B.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 C. 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 D. 影响教育的质量
  • E. 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
29

单项选择题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 A. 《中庸》   
  • B. 《孟子》   
  • C. 《大学》
  • D. 《学记》
31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 A. 讲授提纲和讲义   
  • B. 教科书和参考书
  • C. 教科书和讲义   
  • D. 讲义和参考书
3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 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 看具体情况,具有多端性
35

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

  • A. 社会地位
  • B. 经济地位
  • C. 文化地位
  • D. 政治地位
36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 A. 德育意义
  • B. 德育内容
  • C. 德育目标
  • D. 德育任务
38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单元活动的教学形式是(  )。

  • A. 个别教学制 
  • B. 分组教学制   
  • C. 道尔顿制   
  • D. 设计教学法
39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  )。

  • A. 教育规律   
  • B. 教育任务   
  • C. 教育目的   
  • D. 教育内容
40

儿童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 A. 顺序性   
  • B. 阶段性
  • C. 不平衡性   
  • D. 个别差异性
4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 A. 前提条件
  • B. 必要保证
  • C. 必然要求
  • D. 必然结果
4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B. 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 C. 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 D. 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44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 A. 成立了班委会   
  • B. 开展了班级工作
  • C. 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 D. 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45

教学原则是依据(  )来制定的。

  • A.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B. 教育部颁发的文件
  • C. 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规律
  • D. 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