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最后突破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哪一种理念?( )[单选题]

查看材料

  • A.发展性评价
  • B.回归生活
  • C.学科综合
  • D.以人为本
3

材料中这位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班主任方方面面给安排妥当,学生当家做主的愿望不能实现,必然使他们的热情降低
  • B.班主任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少一些包办,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C.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压制,多给学生一些民主
  • D.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否定,多给学生一些肯定
19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

  • A.前学校
  • B.前社会教育机构
  • C.学校
  • D.社会教育机构
  • E.高等学校
20

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体现在( )。

  •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 D.采用导向式管理
  •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22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 B.因材施教
  • C.学生机会均等
  • D.责任明确
  • E.分层管理
23

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是指( )。

  • A.学生固定
  • B.教师固定
  • C.内容固定
  • D.时间固定
  • E.场所固定
24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 A.遗传素质
  • B.环境
  • C.学校教育
  • D.社会活动
  • E.生产劳动
25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26

教师可通过( )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 A.讲清道理
  • B.树立榜样
  • C.严格要求
  • D.召开班会
  • E.反复实践
27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

  • A.身体状态的剧变
  • B.内心世界的发展
  • C.自我意识的觉醒
  • D.独立精神的加强
  •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28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 A.研究型课程
  • B.知识性课程
  • C.技能性课程
  • D.基础型课程
  • E.拓展型课程
2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0

我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的要素有( )。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 B.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的能力
  • E.必须体格达标
31

教学是由( )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 A.听课和考试
  • B.讲和背
  • C.教和学
  • D.记和练
33

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测验法
  • C.调查法
  • D.自我评价法
35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 B.认知结构理论
  • C.教学与发展理论
  •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7

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

  •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 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 D.造成学生的被动
38

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 A.导向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直观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0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A.重要力量
  • B.主要力量
  • C.内部动力
  • D.外部动力
41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 )。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综合课程
  • D.经验课程
42

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

  • A.热爱学生
  • 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 C.热爱劳动
  • D.热爱教育工作
43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 B.社会环境的要求
  • C.教育要求的内化
  •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4

校园文化属于一种( )。

  • A.隐性课程
  • B.显性课程
  • C.学科课程
  • D.学校课程
45

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 D.教学评价
46

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 A.面向全体学生
  • B.培养创新精神
  •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7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过程。

  • A.练习训练
  • B.情感体验
  • C.认识
  • D.实践
49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 )。

  • A.内发论
  • B.外铄论
  • C.遗传决定论
  •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0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 B.培育“四有”新人
  • C.促进社会的发展
  •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51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 A.奴隶社会
  • B.封建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53

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 )的社会个体。

  • A.特殊
  • B.独立
  • C.“边际”
  • D.从属
55

学校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 A.师生的交互作用
  • 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 C.同伴群体的影响
  • D.社区的影响
57

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 A.确定方法
  • B.确定目标
  • C.确定内容
  • D.确定标准
59

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 )。

  • A.教学意识
  • B.育人意识
  • C.成就意识
  • D.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