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课程学
- B.社会科学
- C.教育学
- D.教育心理学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 A.一定的帮助
- B.直接影响
- C.较弱的影响
- D.间接影响
- A.独自学习
- B.自由学习
- C.主动学习
- D.个体学习
- A.10
- B.12
- C.14
- D.16
- A.顺向正迁移
- B.逆向正迁移
- C.顺向负迁移
- D.逆向负迁移
- A.客观性
- B.计划性
- C.可比性
- D.公平性
- A.神话起源说
- B.心理起源说
- C.生物起源说
- D.劳动起源说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毕达哥拉斯
- D.亚里士多德
- A.智育过程
- B.心理辅导
- C.德育过程
- D.美育过程
- A.配置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 A.课程标准
- B.课程计划
- C.教科书
- D.课本
- A.强烈
- B.较弱
- C.微弱
- D.中等
- A.1901年
- B.1903年
- C.1904年
- D.105年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 B.讲授课和练习课
- C.单一课和综合课
- D.理论课和实践课
- A.考查和考试
- B.考核和考试
- C.考查和考核
- D.检查和评价
- A.规范
- B.舆论
- C.课堂气氛
- D.凝聚性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 A.数据资料的客观性
- B.数据资料的完整性
- C.数据资料的有效性
- D.数据资料的准确性
- A.望梅止渴
- B.画饼充饥
- C.谈虎色变
- D.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