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深度预测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材料l:《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设计材料。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探究实验的支持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装置-(3)实践制取二氧化碳,设计教学时采用启发质疑一实验探究一总结实践三个环节进行,做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体发展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提供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分享他人观点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赢得对方的支持,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流程图如下: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方案,需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4)“在教学中提供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分享他人观点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赢得对方的支持,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属于化学情意类内容的养成,谈一谈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能否用浓盐酸或者稀硫酸代替盐酸?

4

电子计算机所用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

  • 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
  • B.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
  •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
  • 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减小
8

下列化学课,属于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为主的课是( )。

  • A.化学基础理论课
  • B.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 C.化学实验课
  • D.化学复习课
9

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 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
  • 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
  • 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
  • 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0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不相同
  •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11

亚氯酸盐(如NaCl0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约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

  • A.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 B.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
  • C.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 D.放出的Cl02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13

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化学教学方法的(  )。

  • A.第一层级
  • B.第二层级
  • C.第三层级
  • D.第四层级
14

用吸附了氢气的纳米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放电时,碳电极作阳极,电极反应为:H2-2e-+20H-====2H2O
  • B.充电时,镍电极作阳极,电极反应为:Ni(OH) 2+OH-e-======NiO(OH)+H2O
  • C.放电时,OH?移向镍电极
  • D.充电时,将电池的碳电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1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下不是重点内容的是(  )。

  • A.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 B.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 C.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 D.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17

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

  • A.组织教学
  • B.导入新课
  • C.教授新课
  • D.总结练习
19

贝诺酯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 A.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
  • B.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molNaOH
  • 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
  • D.C6H7N0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
25

教学目标是指(  )。

  • A.预期的教学效果
  • B.教学目的
  • C.培养目标
  • D.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