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深度押题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1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

  • A.中心 
  • B.基础 
  • C.任务 
  • D.途径
12

“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 A.个人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教育社会化 
  • D.实质教育论
13

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生产力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15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17

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

  • A.讲授法 
  • B.讨论法
  • C.发现法 
  • D.读书指导法
19

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大学》 
  • B.《春秋》 
  • C.《学记》 
  • D.《论语》
20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 A.个别教学 
  • B.复式教学
  • C.特朗普制
  • D.设计教学法
22

校园文化属于(  )

  • A.显性课程 
  • B.隐性课程 
  • C.国家课程 
  • D.地方课程
23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B.发展学生的能力
  • C.提高学生的成绩 
  •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24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

  • A.进行个别教育 
  • B.组建班集体
  • C.建立班级秩序 
  • D.指导学生学习
25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劳动 
  • B.模仿 
  • C.学习
  • D.本能
26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7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交往内驱力
28

灵感现象是(  )的结果。

  • A.直觉思维 
  • B.综合思维 
  • C.聚合思维 
  • D.分析思维1
29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 A.思维 
  • B.想象 
  • C.注意
  • D.复述
30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 A.0.25秒~4秒 
  • B.0.2秒~0.5秒 
  • C.2秒~1分钟 
  • D.5秒~2分
31

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地关注(  )

  • A.教师 
  • B.生存 
  • C.学生 
  • D.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