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预测试题(五)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关于“地理差异显著”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理差异显著”的内容.

地理差异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早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从图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图5.2)。

要求:

(1)如果让你教授本课,你将采用哪种教学策略?(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13

E地位于F地的(  )。 查看材料

  • A.东北
  • B.西北
  • C.东南
  • D.西南
21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查看材料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23

该示意图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 查看材料

  • A.河谷农业
  • B.坝子农业
  • C.绿洲农业
  • D.立体农业
24

该示意图体现了(  )。 查看材料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26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下列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环节是(  )。 查看材料

  • A.降水增加、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
  • B.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 C.气温变幅减小、地面蒸发量增大、降水增加
  • D.降水增加、气温变幅变大、地面蒸发量增大
31

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kin)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断(  )。

  • 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kin圈层中最小
  • 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1.0~1.5kin圈层中最少
  • 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
  •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