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材料二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

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问题: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4分)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4分)

(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4分)

(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阅读关于“地理差异显著”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理差异显著”的内容.

地理差异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早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从图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图5.2)。

要求:

(1)如果让你教授本课,你将采用哪种教学策略?(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