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④⑤②⑥③①
- B.⑤④②⑥③①
- C.②④⑤③⑥①
- D.④②⑤⑥③①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
-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与生物进化无关
-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
-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⑤
- A.该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 B.该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 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
- 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④
- D.②④⑤
- A.全部黑色
- B.黑白各一半
- C.黑白之比为3:1
-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 B.突变的可遗传性可促进生物进化
-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D.新物种的形成大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 13
-
人体平静呼气时( )。
- A.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
- B.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
- C.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
- D.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A.重金属、自然分解速度缓慢的杀虫剂
- B.不易消化的动物毛发、趾甲
- C.热量、碳水化合物
- D.蛋白质、饲料添加剂
- A.保卫细胞失水.气孔接口径增大
- B.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缩小
- C.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缩小
- D.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增大
- A.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 B.靠种子繁殖后代
- C.具有果实
- D.生活在贫瘠的土壤中
- A.核酸既有磷酸基团又有碱性基团,所以是两性电解质,因磷酸的酸性强,通常表现为酸性
- B.核酸变性后会发生减色效应,而复性时会发生增色效应
- C.核酸的最高紫外吸收峰值接近260 nm
- D.G~C对的含量愈高,介质的离子强度越高,核酸的Tm值就越高
- A.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 B.分层现象只发生于群落中的植物.动物不具备分层现象
-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 D.群落中水平分布的生物种类有差异
- A.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 B.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 C.营养物质减少了.废物减少了
- D.营养物质增多了.废物减少了
- A.46对
- B.23对
- C.23条
- D.22条
- A.皮肤
- B.角质鳞
- C.外骨骼
- D.以上都不是
- A.活跃课堂气氛
- B.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 C.提示教学内容
- D.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空间
- A.结构化的生物科学素养
- B.多维的生物科学素养
- C.肤浅的生物科学素养
- D.功能化的生物科学素养
- A.4、2、2、4
- B.4、4、3、5
- C.3、3、3、4
- D.4、4、3、6
- A.草履虫
- B.酵母菌
- C.病毒
- D.细菌
- A.1/4
- B.1/16
- C.2/16
- D.0
-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 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03-、HP042-等离子有关
-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 A.个体
- B.种群
- C.群落
- D.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