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如何建立常规?
- A.2岁
- B.3岁
- C.4岁
- D.5岁
- A.2.5~3
- B.3~3.5
- C.3.544
- D.4~4.5
- A.建构区
- B.表演区
- C.音乐区
- D.数学区
- A.幼儿园教育目标
- B.幼儿教育手段
- C.幼儿教育启蒙
- D.幼儿教育内容
- A.1.5岁
- B.2岁
- C.2.5岁
- D.3岁
- A.《母育学校》
- B.《爱弥儿》
- C.《社会契约论》
- D.《学记》
- A.教育环境
- B.游戏活动
- C.幼儿课程
- D.教学方法
- A.发问
- B.提示
- C.鼓励
- D.赞扬
- A.独自
- B.平行
- C.联合
- D.合作
- A.教师
- B.幼儿
- C.班级
- D.教师和幼儿
- A.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 B.无意触碰到东西
- C.伸手抓住看到的东西
- D.玩玩具
- 19
-
儿童多动症又称为( )。
- A.轻微脑功能失调
- B.不听话
- C.注意力不集中
- D.太调皮
- A.迅速拔去电源插座或关闭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切断电流
- B.站在干燥的塑料板凳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等绝缘物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 C.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干燥的竹竿等绝缘物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 D.用铁棍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 A.宏观评价
- B.中观评价
- C.微观评价
- D.综合评价
- A.幼儿早期
- B.幼儿中期
- C.幼儿晚期
- D.学龄初期
- A.管理人员评价
- B.教师自评
- C.家长评价
- D.社会评价
- A.口语交流法
- B.文字法
- C.活动法
- D.实验法
- A.活动目标
- B.活动内容
- C.活动实施
- D.活动评价
- A.发现火灾后,必须立即拨打119报警
- B.报警同时,开启消防电源
- C.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应使用灭火器、沙土、湿的棉被等,不可用水
- D.组织幼儿灭火
- A.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
- B.既漂亮又聪明、总是得到教师的特殊关照、鹤立鸡群
- C.长相难看、衣着陈旧、不爱干净
- D.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积极性很高、常有攻击性
- A.弗洛伊德
- B.埃里克森
- C.斯金纳
- D.格赛尔
- A.3岁前儿童
- B.小班幼儿
- C.中班幼儿
- D.大班幼儿
- 30
-
语言是一种( )。
- A.社会现象
- B.交流工具
- C.个体现象
- D.符号
- A.依赖性
- B.自主性
- C.进取精神
- D.叛逆性
- A.规则引导法
- B.感情沟通法
- C.互动指导法
- D.榜样激励法
- 33
-
婴儿是指( )。
- A.从出生到1个月的儿童
- B.从出生到3个月的儿童
- C.从出生到半年的儿童
- D.从出生到1岁的儿童
- A.日常活动和生活
- B.学习
- C.游戏
- D.课堂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 B.教育制度现代化
- C.教育结构现代化
- D.教育内容现代化
- A.20%
- B.30%
- C.40%
- D.50%
- A.开放性
- B.经济性
- C.发展适宜性
- D.参与性
- A.问题测试
- B.是非测试
- C.选择测试
- D.匹配测试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洛克
- D.福禄贝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
-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 41
-
( )是人格的核心。
- A.性格
- B.情感
- C.智力
- D.品德
- A.3岁
- B.4岁
- C.5岁
- D.6岁
- A.近远规律
- B.大小规律
- C.首尾规律
-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 A.弗洛伊德
- B.华生
- C.格赛尔
- D.皮亚杰
- A.社会
- B.家庭
- C.幼儿园
- D.育婴箱
- A.环境
- B.遗传
- C.教育
- D.社会活动
- A.智力游戏
- B.角色游戏
- C.表演游戏
- D.结构游戏